长孙无忌和立储之争
2015-08-15王丽丽
王丽丽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
大唐“贞观之治”可谓封建治世的经典标本。贞观朝野名臣济济,仅太宗在凌烟阁挂像旌表的功勋卓著者就有二十四位。稽之史籍,长孙无忌的功勋可以堪称智臣、忠臣和功臣,同时也是太宗的宠臣和权臣,所以毫无疑义,二十四功臣的挂历像之首,长孙无忌当仁不让。太宗的厚爱,无人与之比肩。但恰恰是这样一个以韬晦见长的人,既忠于君又有功于国,且深明全身之道,最后为何落得个自缢而死?在这里我把目光锁定在长孙无忌的身上,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我的论文主要反映在立储之争上。
一、长孙无忌的生平和功勋
1.长孙无忌的生平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祖先为北魏鲜卑贵族,入居中原后改汉姓长孙,其祖宗七代在北魏、西魏、周、隋四朝居要职。其父长孙晟官居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死时,无忌与其妹皆年幼,被异母兄安业赶到他舅舅高士廉家居住,高士廉后来将无忌的妹妹嫁给太宗李世民。后李世民父子晋阳起兵,进占长安,长孙无忌投到李世民的麾下,从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2.长孙无忌的主要功勋
唐朝建立后,李渊集团发生分裂,最突出的矛盾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争夺皇位继承权。李世民的才能、威望和接踵而至的赫赫军功,不仅使其本人产生了觊觎皇位的野心,也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忌妒和不安。于是有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血腥政变——玄武门之变!
世民对无忌的佐命之功,至死仍不忘。对大臣们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太宗继位之后,开始对长孙无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封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次上:(1)贞观元年(公元627 年)转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实封千三百户。(2)贞观元年,太宗在文武大臣的陪同下,亲至长安西郊祭祀,起驾返回时,持令长孙无忌与司空裴寂二人升用金格以示宠幸。(3)贞观五年,长孙无忌及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四人,以元勋封每人一子为郡公。(4)贞观七年,太宗册书,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坚持不受,太宗不准,还特意写了一篇《威凤赋》赐给长孙无忌,追思创帝业之艰难和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等等。
二、立储之争论
1.立储的背景
贞观后期,唐太宗鉴于自己身体欠佳,越来越宠信长孙无忌。太宗有14 个儿子,长孙皇后所生的有三个儿子,长子承乾、四子泰、九子治。太宗即位后,按历代的嫡长子继承制,立长子承乾为皇太子。可太子长大后很不成器,“好声色,慢游无度”,而被封为魏王的李泰则“有当时美誉”。太宗非常喜爱,并一度想废承乾立泰为太子,只是碍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2.争储势力的抗衡
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谋反事发,被废为庶人,贬到黔地。储君之位空缺,朝野上顿时产生以魏王泰、晋王治、吴王恪为核心的三派势力集团。长孙无忌却不喜欢才气横溢,并有自己一班府僚的外甥魏王泰来继承皇位。力主生性文弱,刚满十五岁的晋王李治为太子。吴王恪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曾被太宗认为是自己的翻版,但是由于他不是嫡子,即便再有才能也不可能成为储君的候选人。最终太宗只能在魏王泰和晋王治中选一位接班人。有一次,唐太宗对大臣们透露了欲立魏王泰为太子的想法,和长孙无忌关系最好的褚遂良马上表示反对,并用话相激,“陛下立魏王,愿先指置晋王,始得安全。”褚遂良的话,事实上是迎合了长孙无忌的心思。
3.确立储君
太宗回宫以后,经过反复权衡,他意识到太子若没有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辅佐,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决定立晋王治为太子。一次散朝后,太宗特意留下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从未表过态的房玄龄、李绩,说起自己的儿子,伤心欲绝,拔刀自刺,无忌等赶紧上前扶抱,褚遂良夺下太宗手中的刀,交给站在一旁的晋王治,无忌问太宗的想法,太宗曰:“我欲立晋王。”无忌看着太宗总算开口了,绝不能让其反悔,马上接口:“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4.立储之后,排除异己
长孙无忌也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人,对唐宗室中有才干者尤为嫉恨,耿耿于怀,置于死地而后快。
在太宗的宠儿中,长孙无忌最为嫉恨的就是吴王恪。长孙无忌在自己已权倾朝野后,但仍不忘恪的存在。永徽三年(652),机会终于来了,房遗爱谋反事发,长孙无忌负责审理此案,借机将吴王恪陷于案中,定为死罪。
无忌的专权,自然也会引起一些朝臣的不满,即使秉性懦弱的高宗皇帝也无法长久容忍。于是高宗就想方设法地去削弱长孙无忌的权力。这时,他把目光锁定在具有远大抱负又具备文才武略的武则天身上。试图依靠武则天的力量来重振自己的皇帝威严,他不顾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反对,执意立武氏为后,也表现了关陇士族集团地位的下降,庶族地主地位的大大提升。随着长孙家族的败落,关陇门阀士族集团开始解体,所以长孙家族的兴亡是与中国中古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大势相吻合的!
通过对部分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得出了以下结论:长孙无忌是迎合了太宗的想法之后才能在立储之争中取得胜利。长孙无忌也为自己潜心谋划了一条政治道路。封建统治下的人和政策都要为专制统治服务,只有顺从,背离了这点,无论你功劳多大,都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中华书局,1975.
[2]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