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2015-08-15孟文燕

新课程(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校企

徐 斌 孟文燕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一、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入手,建立起适应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的‘两段五岗’”法人才培养方式。

所谓“两段”,是指根据管理岗位能力形成规律,把三年学习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学年的校内为主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第3学年在企业工作场所的学习阶段。所谓“五岗”,是指学生经过“认岗”“识岗”“知岗”“轮岗”“顶岗”五个步骤,能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良好过渡。

“校企共育的‘两段五岗’”法人才培养方式,是对传统培养方式在时间上、空间、主体上进行全方位统筹,突出了“双主体”“双师”“双资源”“双身份”“双管理”等特点。经过几年的实施,该院办学思想发生了以下重大转变:培养目标要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学习制度要从学校为核心、全日制是主体,向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转变;教学内容要从校内课程为主,向校外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与书本知识并重的转变;专业教师要从知识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证书制度要从“学历证书”向“双证书”制度转变;教学评估要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转变。学生管理由以学校为主发展成学校、企业管理为主。

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工学结合”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个学期教学活动在校内完成,第四学期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回校进行经验提炼和理论强化,到最后一学期找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通过工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按照认知和专业能力递进的要求,将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依托本市企业进行的职场体验,使学生对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有明确认识,从而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依托实训基地进行的实境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成为准职业人;依托合作企业进行的顶岗历练,使学生在真实工作中锻炼技能和积累经验,从而无缝对接岗位需要。

三、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不断深化产学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邀请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为学生介绍基层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两个月轮岗一次,使学生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并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并在岗位工作中获得一定报酬。

例如,酒店管理概论这门课程,学生因为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酒店,组织结构这部分内容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借助酒店平台亲自去了解一下,就会对酒店的组织结构一目了然。所以在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中,涉及此种类型的内容都放到实训基地去进行教学,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四、措施

1.找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结合点

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利益得到切实保障。要将学校的培养标准与企业的需求接轨,既要看重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需求,也要维护学生的权益,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共赢。

2.改善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要按企业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在校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锻炼,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改变学生好高骛远的思想,立足现实,扎实工作。

3.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要灵活

一切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为标准。可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有的可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有的可阶段性合作;既可以是教学做一体化,也可以是单纯的实训,不搞“一刀切”。

[1]游富相.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错位与规避路径[J].职教论坛,2010.

[2]王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