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车工技术的兴趣
2015-08-15杨介波
杨介波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材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在教学对象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要以学好、够用、实用的知识作为基础,要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有较高的技能,能很快适应岗位的需要。车工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课程。它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能够完成车工初、中级技术等级的技能操作。能对产品(零件)有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本工种的主要设备,正确使用工、夹、量、刃具,具有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良好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然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中职学校所有课程所面临的难题。我们以车工技能为例,面对这一难题我们需要在车床实训中心的实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好奇心,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肯钻研,从而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车工技术的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好第一节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激发学生对车工技术的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学好专业技术。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之前学生所车削的产品,比如“高脚酒杯”“陀螺”等,让学生通过实物直观地感受,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设计是关键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认真地进行备课,按照教学六认真的要求,力求从各个方面入手,既要紧扣本课课题的内容,又要突出讲解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要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全面考虑,并且把课备好,在实习教学全过程中贯穿工艺课的讲解。比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各种量具的应用,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设计读数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实习操作之前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样有利于实习课的顺利进行,确保教学质量。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一是好奇心理,学生对实习实训有着一种新鲜好奇的心理,他们对实习实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而实习实训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更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师须因势利导,把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克服实习实训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为完成实习实训教学的目标打下基础。
三、教师的技能是核心
学生信服的教师是什么类型的?什么样的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通过召开教研组会议、随堂听课、学生评教等活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最终发现,中职学生对教师的信服不在于教师身材的高矮、样貌的美丑,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和学生对教师技能的膜拜。因此,要想让学生愿学、乐学,教师的技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
教师不仅要有责任心,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也才能真正上好课,特别是实践课。中职学校大多数是青年教师,有的刚从学校毕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要上好实践课难度很大,“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实践课教学能力,使自己真正适应教学需要。要真正上好课,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方法,要学会管理课堂,做到课堂教学秩序稳定。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之余,要注重对学科技能的训练,只有自己具备较好的车削加工技术和零部件生产能力,学生才会对你进行肯定,才会愿意听你讲,才会跟着你学。另外,教师在进行实训指导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操作的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地给予指正。对存在的问题不但要细致讲解,而且还要进行动作要领的反复示范,使学生对规范动作有充分理解,并能根据动作要领熟练操作。
四、实训设备配置和保养是前提
科学、完善的实训设施条件是提高实训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不可或缺。这就要求学校投入资金,建立科学、规范、标准的实训室,改善实训教学环境,满足实训教学需要。现在的中职招生或新生入校都安排有参观实训场地的环节,良好的实训设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不管实训老师的教学设计和专业技能有多好,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训设备让学生进行操作,这不仅让学生无法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会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熟悉实习实训所用仪器设备的规格、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做好设备的调试与检测。了解实习实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让学生重点掌握哪些操作,对出现的误差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车工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在兴趣的指引下,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卢振林.激发兴趣,活学活用:教出中职应用文的特色[J].改革与开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