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研模式转型发展
2015-08-15郭琦
郭 琦
(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物理教研室)
科研水平在一定层面上可以体现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中明确指出:武警部队要建设一批岗位指向明确、专业特色鲜明,能够培养出既满足任职需要、又具备发展潜力的指挥警官的任职教育院校,并开始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训练分流”的教学新模式。目前,正处于任职教育改革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军队院校科研模式转型任重而道远。
一、科研组织模式的转型
1.教学、科研需并重
在学历教育的大背景下,往往将高校教师分成科研型和教学型,而在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里,教员应该是教学科研型,教学水平高的教员往往教学水平也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员应主动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学员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出发,做到需要什么讲什么。再以科研成果做支撑,积极实施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等教学新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
2.突出科研特色
科研特色的重要前提是学科特色,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一无二之处。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多从学科交叉点着手,寻求突破口。融合、渗透培育新科研方向,同时将学科的择优发展、择重发展积极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创性和应用对策研究的可操作性,避免盲目的四面出击,而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再到每位科研人员,应该充分结合院校科研工作的总定位和自己的个人优势,找准定位,形成个体科研特色。
3.团队联合攻关
实践表明,团队合作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现代科研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发挥团队优势,进行合作研究。特别对于很多院校的公共基础科目,大多数还处于单打独斗阶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基础科目教员往往担负更多的教学任务,课余时间有限,大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从而难以集众人之力联合攻关。(2)公共基础科目往往理论性较强,能申请到的科研项目较应用型少,这也从一定层面上打击了教员高科研的积极性。针对以上现状要开展联合攻关,就要努力贴近部队实际,努力将自身学科和部队切实需求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就往往要求对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甚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围绕部队建设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而要完成这些,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同时,应大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积极培育科研新人,充分发挥中、老年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努力开展与其他科研单位之间的横向交流,扩大协作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最有效的科研资源。
二、科研制度机制的转型
1.完善成果评价的机制
建立完善的分类评价机制,即对科研型和应用型成果实施分类评价,分别制订合理客观的成果评价机制。军队的任职教育院校是为部队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摇篮,因此军校的科研活动要紧紧围绕任职教育院校的这个职能展开,对于那些能推进党的武装理论和有关部队建设问题对策的应用型成果,应充分予以肯定和采纳,并进一步加大对其的奖励力度。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需要正确处理质量评价与数量评价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地看论文数量,还要注重论文质量并引入代表作制度,特别在职称评审和立功受奖等过程中对于科研成果的考量,一定要注重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实用性和集成创新性。对于学术型科研成果,应该将发文刊物的等级、影响因子和学术反响等因素列入评价标准内,而对于应用型成果则应将效益大小和应用范围列入评价标准和奖励条件之中。评奖过程应客观公正,统一规范,同质同奖。
2.完善成果转化的机制
目前,军事院校的科研成果往往没有真正地转化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而是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泡沫”。大多数的科研成果被用于各类技能考核和教员职称评定中,忽略了科研成果最本质的作用和意义。军事院校科研成果的价值在于满足部队的建设发展和对学院的教育需求,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建立并完善信息沟通制度。一方面,针对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倾向性地引导形成阶段性重点科研方向,争取更多的研究成果能进入课堂、进入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与总部相关的机关部门协调、沟通,及时发布部队理论和技术需求,进一步把教员的科研价值体现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建设上来。
[1]魏鹤君.适应任职教育需要,提高教员能力素质[J].科技资讯,2014(08):200.
[2]黄晓昀.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的科研管理工作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07):78-79.
[3]张本正.关于深化科研模式转型发展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02):110-112.
[4]刘宇文.从外部激励走向内部激励: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的动力转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1):16-20.
[5]王志威.优化高校科研和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