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技校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
2015-08-15李秀亮
李秀亮
(山东省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发展十分重视,也在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力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需要身心健康、体魄强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是在目前的技校生中,很多人因为摆脱了艰苦的中学生活,思想上开始放松,生活上变得懒散,对学习规定的作息制度不愿严格遵守,对学校安排的体育锻炼甚至体育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体育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能躲则躲,能逃则逃,借故请假多,不肯吃苦,不愿流汗;勉强完成训练任务,考核只求及格甚至设法逃避;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很少参加或根本不参加课外活动。这就导致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处于亚健康状态,情况堪忧。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厌学体育的现状,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可有目的地举办各种体育知识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现阶段青少年不容乐观的健康状况,普及基本而重要的体育知识,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有关体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板报、辩论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或者参加各种体育赛事,讲解国内外名人、领导人的锻炼习惯和锻炼故事,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体育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树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终生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按照学生的身体条件、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身体条件、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放在教学首位,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平时练习和体育测评中,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比如,就跑步而言,有的学生速度不快但耐力很强,有的学生善于长跑而速度上不去,在平时训练和期末考核时,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强项,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达到平时坚持锻炼的目的即可。再比如不同的球类运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学生各有所好,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组成不同的球队,分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喜欢的球场上展示自己最佳的状态和风采。
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技校,各级各类学校所安排的体育教学内容重复、单调、无趣,甚至就是一上课,排队跑几圈,然后自由活动,进行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在校园随意溜达,或者返回教室学习、聊天。目前,在技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整合、创新没有深入,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这种没有针对性、教学目的盲目的体育课堂,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兴趣。通过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学生更倾向于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要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教师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专业要求,在体育项目的配置上,作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比如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如果需要更强的意志力、耐力、反复工作的恒劲,就势必在这些方面加强培养,在教学中可多安排些越野跑、长跑或类似于拓展训练的项目。
总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大胆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感受体育的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使体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王文清.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3(20).
[2]赵宇.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