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活”在当下
——试论经典阅读在现代课堂中的传承策略

2015-08-15覃彦蓓

现代语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中学生文学

○覃彦蓓

让经典“活”在当下
——试论经典阅读在现代课堂中的传承策略

○覃彦蓓

随着千奇百怪的网络文化和世俗的快餐文化的日益繁荣,传统文化的文化主流地位日渐消解,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当代中学生往往无从辨识精华与糟粕,在盲目的阅读中迷失了自我;通过将经典阅读引入中学语文常规教学课堂的实践,寻找重建中学生主流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寻求经典阅读与中学语文课堂自然衔接、渗透的有效途径。

传统文化 经典阅读 比较阅读

随着千奇百怪的网络文化和世俗速成的快餐文化的日益繁荣,传统文化的文化主流地位日渐消解,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当代中学生往往无从辨识精华与糟粕,在盲目的阅读中迷失了自我;与此同时,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也使中学的语文课堂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在许多中学生的身上,很难再看到文化的底蕴和思想的光芒。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1],当那些“铺天盖地,花样翻新,其实内容充斥着半面性、无深度性”[2]的快餐文学逐渐成为当下人们文化生活的主流时,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已经走上了一条文化消解的道路。

通过将经典阅读引入中学语文常规教学课堂的实践,寻找重建中学生主流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寻求经典阅读与中学语文课堂自然衔接、渗透的有效途径是当今社会文化迷思中教师应当致力探寻的一条道路。

一、大众文化下经典阅读的价值与现状

经典,从本体特征来看,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经典阅读即指阅读那些文学价值上具有权威性、典范性,思想价值上具有传世性、超越性,文学意蕴上具有高雅性、深刻性的文学作品。

经典与流行文化的极大差别之一就在于经典摒弃了功利性,从不为迎合人们某一时的需要而存在,它超越时空,给予人永恒的启示。人类需要理想,人类也需要信仰,而这两者的建立与文化的积淀不无深刻的关系。读的愈深刻,思想愈独立,人更能成为一个“人”,区别于动物,区别于他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商品经济化极端繁荣的今天,文学的传承与传播也加快了它的步伐,经典阅读需要的沉、静、缓开始与生活的浮、闹、急格格不入,经典不再成为学生们眼中的“经典”,反而成为“土、烦、难”的代名词,原本远高于流行文化的经典文化已经站在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上。

不难发现,现今几乎所有中国的学生及其家长的阅读意识都不够强,有的学生从来不买课外书,一本课外书都没有;有的学生只读漫画书、时下流行的网络小说……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是反过来,世界的却未必就是民族的,淹没在网络文化与快餐文化里的中学生,他们很难建立民族的情怀,因为他们丢弃了传统文化,甚至也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文学审美意识,语文成为了一门仅仅作用于日常交流的工具性学科。

二、经典阅读在现代课堂中的传承策略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为将日渐式微的经典文学引入现代课堂,让经典得以活在当下,得以有效传承,教师可以通过将经典阅读与中学语文课堂的自然衔接、渗透来重建中学生主流价值观与审美情趣。中学生之所以不愿意读经典,既是因为积累的太少,理解力不足,也是因为缺少引领,缺少激发阅读兴趣的契机。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将一篇经典与学生正在学习的课文加以关联,在教师加以指导的情况下,在课堂合作式学习氛围的影响下,经典更容易走进课堂,扎根学生的心田。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为例,如下课程均可进行比较性类文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呼兰河传》(一、二章):同样是童年,鲁迅的是热的,洒满阳光的童年;萧红的是冷的,充满厄困的童年。作者都用了最饱满的笔触加以描绘,童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丑小鸭》——《海的女儿》:安徒生是世界级的童话巨匠,也是第一个将童话当成严肃文学来创作的文学巨匠。在最美的文字底下,蕴藏着他对人世最冷峻的观察,何谓人性?

《最后一课》——《羊脂球》:同样是写战败的法国,一个显得悲壮,一个却充满了讽刺。莫泊桑让人在读都德的同时也记住了这样一个道理:伟大与卑劣是难以分割的双重人性。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与人间》(《流亡》《怀乡病》):同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萧军的作品不可不读,同样充满了对家园“炽痛的热爱”。

《邓稼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伟大的人不分国度,不分民族,都是人类进步道路上闪耀的星辰。

《社戏》——《社戏》(完整版,无删节):“那夜似的好戏”“那夜似的好豆”。关键在于“那夜”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好的年级,最好的季节,最好的朋友,去最想去的地方。读完整版的《社戏》,才能知道成年以后生活的卑劣,才能知道何谓时地均可重复,不能重来的是人的情怀。

《伟大的悲剧》——《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悲剧之所以是悲剧,正是因为被毁灭的是美好的事物。

《猫》——《狗·猫·鼠》:郑振铎爱猫,爱的是生命;鲁迅憎猫,憎的是人性。

……

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条件,在选择经典作为类文阅读进入课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课文之间存在的对比点:主题的相同/相反;情节的相同/不同;写作手法的相似/相异;相同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相同流派在相同时代的作品;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在把握好对比点的情况下,有了教师的点拨指导,经典将与学生不再遥远,甚至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极大的飞跃。

注释:

[1]帕默尔:《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熊华军:《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反思》,成人教育,2005年,第1期。

(覃彦蓓 广西南宁 南宁市第八中学语文组 530001)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中学生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