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探究

2015-08-15霍洪田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探究评价

霍洪田

(德州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

大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上进心强,适应新环境快,可塑性强等共同点,但是学生们学习方法与知识结构,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尤其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生的学习节奏,有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有些学生生活问题一团糟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环境的不断快速变化迫在眉睫,这个问题也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多名教师、学者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也有诸多论述,在这个问题上,大学生可以在任何课程、活动、实践学习中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本人提出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不断的、间接的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以下几年的实践,归纳一些经验。

一、国内外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讨论

早在19 世纪,欧美学者就开始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的界定和培养,当时问题解决能力被视为一种机械的、系统的、抽象的技能,如解决推理性问题,往往陪随着答案的逻辑推理性问题。随着专家们对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问题解决能力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梅耶与加涅等专家对问题解决能力提出过模式,有具体层面上的,也有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上升到高层次的思维技巧[1]。但是这些问题解决模式,在广义上对问题解决能力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研究较少,基本借鉴国外的部分经验和理论,用在实践环节的较少,能够坚持下来的也很少达到理想的效果。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需要问题解决的情境环境,问题的设计,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迁移等。

二、公共基础课程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原有问题解决能力和我们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因人而异,如何使学生达到我们的目标?中间需要一个梯子,学生一步一步地爬上去,达到预期目标。这个梯子是什么?如何搭建梯子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是学生的事情。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找到一种梯子——问题,以问题为引子,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配有多元化评价活动的途径,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问题解决的能力。下面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 在公共基础课程中针对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创设开放式问题

问题的设计有多种,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设计问题,一种是学生设计问题。

1.教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在教学单元前提前设计好问题,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借鉴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创设问题的方法,设计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学生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回答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来揭示一个规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结构,使不同层次的问题之间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应该趋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减少并消除学习目标和现有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2]。

2.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问题,运用已知的知识和事实,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建立行动方案、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这种方法有几个步骤,一是教师首先设计大的学习任务或问题,这个问题或任务与课程相关联,又与真实的生活环境相联系;二是让学生根据这个任务或问题,倒向推导解决这个任务或问题的问题,以此类推,直到问题与自己的已有知识接近。形成一个未知——问题——已知的关系链;三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已有的知识,学生自主设计行动方案;四是教师提供支持材料,学生自主实施行动方案;五是归纳总结,展示成果。

(二)采用课堂激励的办法激励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心理学认为,激励就是因外界事物的激发鼓励而使人产生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它驱使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积极活动,表现出高效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有哪位学生不渴望得到老师的善意赞美和不断激励呢?激励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渴求肯定的需要,还能促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和上进心,提高活动的自觉性,使其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以问题为引子,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为结果,如何达到预期目的,那么,激励将是一个强心剂,如何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激励学生不断的、主动的探索。

1.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教师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通过师生双方形成相互交流、沟通、补充,以期达到师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内容,寻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

2.教师角色成为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课堂上,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内心没有对教师的畏惧感,就会乐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就会活跃。学生的表演或回答问题,如能得到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学生就会感受到自信,以此达到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3.通过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促进、相互对比,不仅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且在活动中根据学生或者小组的特长展示成果,形成竞争机制,从中体验竞争的刺激、焦虑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成功是成功之父,只有不断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信心,学生才会更加积极探究和学习。由于学生自身的特长不一定一样,对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的学生,都给以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鼓励和暗示,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信任、尊重和赞赏,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这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公共基础课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至关重要,如果仍然采用一般的讲授法,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主动性就很难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通过几年的实践,采用了探究式、发现式、项目式等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由于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班级学生数量较多,个人很难形成竞争,也不能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人一旦问题做不下去了,就很容易放弃。因此采用分小组进行,群策群力,各负其责的合作学习、探究,更容易解决问题。在班级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一般3~5 人,既能分工合作,又能意见统一,也能形成竞争力。

(四)通过多元化评价,了解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结果

如何了解和检验学生的成果,评价是检验成果是否达到目标的一种方式,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弄不清楚哪些是对,哪些是错。既简单又方便,效果明显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观的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成果。例如:每个小组都对成果进行展示,做一个演示文稿展示给大家,做动画、展板、海报、小品等形式。做的是否符合要求,可以展开小组的自我评价、小组间的评价、教师评价等,教师要真诚和耐心地给予积极的鼓励性评价,最终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探索永无止境,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实施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尝试越来越受关注,有效的方法和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共基础课程,或者公共基础课程的所有单元都适合采用以上方法。在采用以上方法的单元中,提倡课堂的多元主体、教师多元角色、教学多种方法、学习多元模式、评价活动多元角度等,因此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成分减少,洞察、掌控全局、提出问题、师生互动、组织活动的能力需要大大提升,从“问题”入手到问题得到解决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1]赵萱.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

[2]李静芳.在积极的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J].学科教学,2004,(10).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