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群众路线的深化历程及成功经验
2015-08-15陈聚芳
陈聚芳
(邢台学院社科部,河北邢台 05400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1]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回顾94 年以来党的历史上对群众路线的发展深化历程,认真总结党的历史上贯彻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正确解决改革开放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由工作方法确立为政治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问世的。建党前夕,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知识的早期共产党人,就在工厂矿山、田间地头向广大工人、农民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党的一大正式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写进了党纲。党的二大公开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到群众中去”[2]的口号。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2]到了土地革命时期,农村根据地建设使党认识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在1929 年 4 月指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树立争取群众的观念,甚至要象佛教徒信仰如来佛那样信仰人民群众。1934年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要取得群众的拥护, “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3]抗日战争时期,在总结党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完整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及工作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还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4]就这样,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有了较为明确的表述,具备了初步的理论形态。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1945 年毛泽东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对群众路线进一步作了精辟阐述。他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发,揭示了群众观点同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这一切, 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我们同志有了这些观点, 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 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5]这些概括使群众路线由党的工作方法上升到了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发展到了完备成熟的程度,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解放战争胜利时期。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群众路线认识的深化与偏差并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执政党的地位,党的状况较之建国之前产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很多同志滋生了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存在着骄傲自满的情绪和脱离群众的危险,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腐败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做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尖锐指出:“目前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 也就有特别重大的意义。”[6]八大对群众路线的新发展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再次重申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6]二是阐明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报告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6]这里鲜明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党群关系的截然不同。三是论述了领袖和群众的关系,指出中国共产党同过去剥削阶级的领袖相反,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不是在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不是在党之上,而是在党之中,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领袖,都必须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四是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保障。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6]五是阐明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密切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对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意义。总的看来,党的八大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提炼论述比七大更加突出和集中。八大之后,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有了新的拓展。毛泽东在1957 年写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我党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如果党群关系出了问题,那么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就不可能获得成功。”[7]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都结合具体情况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了新的发挥。
但是,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在贯彻与执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偏差,表现如下:
一是误把群众运动和群众路线划等号,把发动和动员群众变成了“运动”群众。群众运动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和方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适用范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左”倾思潮严重泛滥,一些人把大搞群众运动视为落实群众路线的最有效的方式,甚至当成了衡量工作成绩的判断标准。自1957 年后,我们先后发起人民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社会主义教育等一连串群众运动,最后演变成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党的群众路线被严重扭曲。
二是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需求。在各种群众运动中,我们单纯把精神崇高当成了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严重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需求。如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一大二公”,生产队或个人的粮食、牲畜及部分生产资料都必须无偿归集体所有,实行“公共食堂”制度,个人消费品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这些做法违背了群众意愿,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革”期间,更是几乎从根本上取消了人民群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权利。
三、改革开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理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都作了大量论述,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改中都有所反映。
一是对群众路线进行了规范表述。1981 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括,形成了至今一直在使用的党对群众路线的规范和权威表述。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三大党章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直到现在仍然沿用。
二是从制度、程序、法律、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新的全面提炼。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滋长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1990 年3 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从七个方面努力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一是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是坚持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四是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党风建设,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五是必须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六是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和组织群众,带领群众一道前进;七是必须经常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教育,增强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三是提出了要正视现阶段群众的利益分化问题。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今天,我国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思想。针对群众的利益分化问题,党一再强调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协商、疏导等多种手段和办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创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是把群众路线提高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看待。党深刻警醒到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出发,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二是强调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造福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是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8]党深刻认识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完成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四、党发展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
回顾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当前,要实现四个全面的建国方略,完成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还在于我们要认真总结党深化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和启示,以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多胜利。
经验之一,要关注群众利益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马克思精辟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9]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4]邓小平强调:“共产党人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 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10]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党的一切行动要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要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要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得以贯彻落实的根本原因。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郑重其事地强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11]
经验之二,要在心理上建立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反复强调:“只要我们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4]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10]为了建立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强调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1]
经验之三,要让党的理论、政策紧贴群众的知识素养。理论总是抽象的,只有把它转化为具体形态,群众才易于理解和接受。毛泽东说过:“我们党的宣传教育要让每一个工人、农民都听得懂。”“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12]邓小平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13]从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到今天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我党不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理解,促进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认同。
经验之四,要重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调查研究。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在当代,尽管进行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手段、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有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习近平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14]调查研究对贯彻群众路线,防止党内生活庸俗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经验之五,要与时俱进创新群众参与方式,重视制度建设。毛泽东形象地把贯彻群众路线的方法途径比作过河和桥或船的关系问题,他说:“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为了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党在不同时期进行了不同的制度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延安时期先后实行了“三三制”、“精兵简政”、“劳模会议”和“党外人士座谈会”等一系列领导制度改革,这些制度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边区政权的建设,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建国以后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从国家根本制度层面实现了对群众路线的强有力保障。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新时期党贯彻群众路线的机制创新。基层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这些制度创新无一不与群众路线有关,在社会生活中大大地推动了群众路线的发展。
经验之六,要重视选好用好干部,选好群众的“领头羊”。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如果没有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的工作,党就无法生存。毛泽东指出:“许多地方和许多机关工作推不动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缺乏这样一个团结一致、联系群众的正常健全的领导骨干。”[4]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有效防止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关键在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对这支干部队伍的管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各尽其能、才尽其用的原则,要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群众路线与干部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9]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把党的意志与群众的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改革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1]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Z].2012-11-14.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0,47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8-139,139.
[4]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99-900,210,1094,898.
[5]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4-355.
[6]邓小平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2,216,218,225.
[7]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A].毛泽东选集(第5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60.
[8]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104.
[10]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342.
[1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1).
[12]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13]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82.
[14]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