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预习,小学数学课堂将更加生动与深入
2015-08-15张小进
张小进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实验小学)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在现今的课堂中常常看见,而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却被许多教师所遗忘。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些老师没有真正明确什么是预习,或没有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或没有指导好学生的预习,抑或是没有针对预习后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思考一:什么是预习?它的价值在哪里?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它不是简单的通读教材,是让学生弄清楚哪些知识是自己独立可学会的、哪些知识还似懂非懂、还有哪些疑问,发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或见解……并认真对以上反思做好记录。因而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与同化;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它还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
思考二:怎样指导预习?
预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相互交融。预习方法的确立也要从多方考虑,如学情、教材、想要达到的目标等。
1.意识强化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或家长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有人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工作,重视预习。
2.时空创设
要想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此之外,还要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的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3.方法指导
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根据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有下面几种预习方法:任务落实预习法、课本标记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动手操作预习法。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笔记。预习方法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并且预习一个课题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
4.实操训练
在学期的初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次到三次预习提纲给学生参考,之后学生就可以自己试着拟定预习提纲了。设计预习提纲时要注意可操作性与启发性。预习过程中,各种方法要通过具体、简明、合理的预习步骤和要求,将方法化解在其中,注重问题的提出。
5.赏识激励
赏识性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是促使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欲望。
思考三:预习后的数学课堂如何教学?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实现了新旧知识的铺垫与联通。那么如何在学生预习后,让学生更加完善地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呢?我校通过实践后采用“预习—检测质疑—问题讨论—交流纠错—巩固运用”的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注重学生预习现状的分析
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教材内容也有难、易。在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哪些知识学生没有能力通过自学理解,哪些知识学生会处于“未知”“模糊”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设置一个个循序渐进的“台阶”,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2.多问“ 是什么”“ 为什么”
有些新知学生通过预习之后的简单测试会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自我满足而不认真听课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仅仅着眼于新知的“是什么”,而应着眼于让学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为什么”,深入研究新知中蕴含的本质内容。
3.重组教材,适时调整教学
学生在预习时有时不能深入教材,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课前钻研教材,进而驾驭教材,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处或抓住知识的发展点,课中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有无新的发现,有无更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轻轻带过,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教师可重点组织“攻关”,这样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我们认为有了学生的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会更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能更深入,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赢得更多的时间。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课”,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预习”后的各种问题、各种挑战来到课堂,这会使课堂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小学数学的学与教会更加生动与深入。
任蕾.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习指导[J].数学教学通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