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015-08-15翟旭玉
翟旭玉
(太原第五职业中学)
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翟旭玉
(太原第五职业中学)
探讨教师如何从备课环节、教学课堂环节、练习反馈环节等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历史思维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知识体系;学法指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在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开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恰当合理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这方面,有许多同行专家已经开始了研究和探索,有不少有益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绝不能照搬他人的成果,应结合本人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加以继承发展。创造发挥,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过程,笔者现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作一介绍,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备课环节要备学法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只有认真充分地备课,才能产生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
长期以来,我们的备课活动主要围绕着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预设和指导。为了使学法指导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时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准备和设计。
(一)构建知识体系
教育家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学生以基本结构。”所以,在备课中,我们必须对知识点加以组织和构建,使教材知识结构化,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散乱的历史现象实现简单化、序列化、结构化、网络化。这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
(二)设计教学方案中要加强学法指导
在备课中,我们应该概括典型材料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例如,在《辛亥革命》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辛亥革命的背景;(2)武昌起义及革命形势之发展;(3)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历史意义,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既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
如果改为这样设计:
1.19 世纪末,因为什么会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派?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他为什么不能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
3.当时清政府统治十分腐败,人民群众为何对革命保持观望和冷漠?假如没有袁世凯,当时中国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偶尔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认识)
4.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传授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选取典型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利用直观手段,如进行参观考察,选取合适的乡土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利用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优秀品质、治学态度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人物传记,观看历史影像资料。
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此进行方法论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意志品质、人格修养,就必然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环节要重视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学法指导主要决定于这一环节。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培养的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倡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细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
下面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萌芽》为例,采用提问法和讨论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为何会出现繁荣景象?
2.从当时活跃的商品经济可以看出什么样的趋势?
3.束缚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选取有关晋商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分析。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去结合史实提炼要点,相互讨论、纠错,从而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注意循序渐进
学习历史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即“认知、理解、运用”,学法指导也就需要在这三个方面有序进行。
1.要指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
2.要加强历史思维的指导,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和认识问题。
3.通过题型的训练,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
三、练习环节点拨,强化学法
(一)审题能力的指导
通过指导来提升学生对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二)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
通过指导使学生对问题部分,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隐含部分能找准切入点,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三)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
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辩证性。
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使之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方法得当,探索得当,就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李辉恒.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数学参考,2010(33).
·编辑 鲁翠红
翟旭玉,女,1973年7月出生,汉,山西省盂县人,就职于太原第五职业中学,现职称: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