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
——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社团化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015-12-30夏国波

新课程(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活动课课外活动社团

夏国波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第四中学)

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
——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社团化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夏国波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第四中学)

中学体育课外活动还处于不被重视的地步,高中阶段更为明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但在学校的现实工作中,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和实际情况仍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重智轻体”、高考压力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被忽视或被挤掉,出现了以体育课代替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按体育法说起来重要,按学校规则做起来次要,具体执行起来可要可不要的现象。

课外体育;社团模式;实施原则;基本结构

一、课外体育活动应树立“育人,育体,育心”的基本思想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方面,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必需的。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培养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既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形象地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对学生来讲尤其重要。近年来,我校在群体性活动方面,就如何搞好体育课外活动,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努力走社团化的活动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实现体育“育人,育体,育心”的功能。

1.育人

教育教学最根本的是为人服务,是对一个人在思想、知识、理想、信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学校教育往往会对人的一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综合的发展观培养学生。作为体育课外活动,它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所以,学校应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这个特殊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全面素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迅速协调地发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活动具有丰富的德育和智育因素,学生参加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遵守纪律等良好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健康发展。

2.育体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没有健全的身体,良好的体质,就不可能真正学好知识,更谈不上成为社会所需人才。正如伍绍祖先生在1997年第一期《体育史》所提出的:“体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增强人民体质。”针对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积极地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使学生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参加学习,有效接受各种教育。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影响到其智力开发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也就很难应对和赢得激烈的社会竞争,学校体育必须紧紧抓住育体这个主体。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这给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我们作为体育工作者或者说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的本质功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加强身体的锻炼,增强体质,强壮体魄,健康身体。

3.育心

育心其实是育人功能的一个部分,主要是指对一个人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关注,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的悲剧和各种不能理解的做法较为普遍。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往往会通过情绪的变化直接体现在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中,出现如忧郁、害怕、粗暴、顶撞、散漫、孤僻等现象,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体育活动特有的教育功能,积极主动加强沟通和教育,适时加以开导。

二、课外体育活动应重视教育功能

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固有的属性之一是它的教育性,学校体育在人的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将会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优劣,对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开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新局面,为了使“以学生体育社团为主体”的特色课外体育活动更加有效的深入开展下去,必须针对中学生特殊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在给学生自由、开放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课外体育活动社团化模式的基本结构

为了在短短的40~45分钟的时间内,保证学生活动时间的最大化,使学生的身体达到充分的活动,使学生的活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我校在2001年开始对课外体育活动实行改革,参照高中选项教学的成功经验,推出课外活动社团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课中共开设了男女篮球、男女羽毛球、女子健美操、男子足球、男女排球、乒乓球、裁判十个社团。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参加体育运动。给学生以完全自由、开放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发展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

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给学生完全开放式的自主活动是不切实际的。尤其在最近一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学生在认识课外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方面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认识。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认为在现行模式的基础上,有必要赋予组织纪律性强,而又便于操作、管理的集体性活动的新内容,使体育课外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有张有弛,收放结合。既要给学生充足、自主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又要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有组织纪律的约束。一周两节体育活动课,一节安排健身跑和分项活动,另一节安排分项活动作为整个活动过程,我们从活动课模式结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如图1所示),使健身跑与分项活动有效结合。

轮到该次的活动课时,学生到指定的地点集队,体育委员清点本班的人数,并上报给班主任。然后在体育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全年级的跑步活动,其主要的方式是以班为单位,每个班组成二路或四路纵队。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必须是在已规定的队伍中有组织地完成规定的距离(男生1000~1500米,女生800~1000米),要求不脱离本班的队伍,学生跑完步后在规定的集合地点进行集队,这种做法主要是要体现这个班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完整性,体现班风班貌。接下来以社团分组进行活动,社长领取器材,并对器材和活动场地进行有效的分配,参与管理的两位体育老师对学生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其他体育教师因为体育竞训等工作的需要,不参与本次活动课,这是从学校体育工作的大局考虑。

四、课外体育活动社团化模式的实施原则和操作程序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体育新大纲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深化了原有体育课程改革,融入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和谐主动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注重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学校现有的师资和场地器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开辟群众性基础强的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项目的需要,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

2.全体性原则

学校课外活动本身面对是全校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人想法、态度随意化。在实施课外活动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创造条件,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全体学生能得到同样的学习和锻炼,达到身心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在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体现灵活性、选择性、层次性。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社团活动内容的设置和操作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精心设计组织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乐学、会学、创新”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需要,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展程度纳入评价范围,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外体育活动社团化模式的实施方法及具体措施

从课外体育活动的模式基本结构和操作程序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尤其是对活动内容的设置、学生整个活动的组织安排以及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考核评价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但是,从体育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来看,单从以上这些方面实施是不够的,真正要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是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参与,尤其在对活动课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在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的前前后后,必须从上到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从分管体育的德育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到学生干部要明确职责,做到管理层、执行层、实施层层层落实,反过来做到实施层、执行层、管理层层层反馈,形成合力。三层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体育教学中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体育法的要求,主管领导,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要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统得过死,要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根据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情况,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制订切实可行的各层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多方位多渠道了解、调查,在形成一套确实可行的方案后,经过行政会议对方案进行决策,最后由分管体育部门领导通过德育部门和教学部门向各年级和具体涉及的体育教研组、后勤组等部门分级传达、落实方案。

2.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块内容,由学校德育副校长和教导处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对体育课外活动具体分管,并做好指导、协调、落实等工作;体育教师和年级主任、班主任共同参与组织、督促检查、评价学生活动情况;各年级学生分会的学生社长负责器材的领取归还、考勤、检查各班教学区逗留和教室内滞留的学生。

3.内容具体,目标明确

根据我校“以学生体育社团为主体”的特点,体育课外活动课分为健身跑活动课和社团项目活动课,两者各有侧重并与体育选项课相互统一。这样,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参与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4.奖惩分明,评价客观

(1)体育课外活动与教师评优挂钩

学校将课外活动这一块内容直接与班级管理评优考核挂钩,有效激起年级组长、班主任参与体育活动课管理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参与课外活动指导直接与课时津贴挂钩,并且作为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成绩好坏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2)学生课外活动考核评价

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主要从出勤率、健身跑的情况、参与活动比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精神面貌和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在评价的手段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来自其他学科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明确了分管体育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和体育社长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学生考勤、参与健身跑情况、参与分项活动及比赛情况、精神面貌以及受组织管理时的态度、行为等方面综合性的考核评价制度,这对保证课外活动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导向、教化、凝聚、约束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六、结果与分析

1.参加课外活动

(1)组织能力得到培养,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对运动的知识、技能、组织比赛、参加比赛、小裁判和小教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班级之间、社团内部之间的友谊比赛、各类健美操表演赛、社团之间的对抗赛等层出不群,学生常自发组织起来,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组织体育比赛,这些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完成的。在各个体育社团中,除了体育社长之外,也涌现出了一批班级、年级里的体育骨干,体育运动水平也明显提高。

(2)组织观念逐步增强

学生每周两次课外活动中,至少有一次是集体跑步。他们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在班主任老师的管理下,以班级为单位慢跑。学生在跑步过程中编队编号,既不超越其他班级,也不脱离本班队伍,认真完成布置的任务。要求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3)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在以兴趣选择活动的环境下参与身心锻炼,学生的个性化倾向和个性发展水平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项目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能够充分表现出来,活动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项目练习的潜力和参与练习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就能在增强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其实,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不仅仅单指兴趣,在兴趣个性和谐发展中,还要增强深度和广度,如生理个性、心理个性、社会个性、文化个性等,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和谐发展。课外活动的社团化,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最佳时机,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运动技巧、技能,获得同学的赞美,达到自身的满足感,以此愉悦身心,调节紧张学习带来的各种压力。

(4)为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培养打好基础

社团化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项目进行身体锻炼,活动项目的设置更多地考虑大众性,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等,这些运动项目是目前在社会上开展比较普遍的活动内容,可以说老少皆宜。由于运动项目本身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努力练习,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活动本身所赋予的快乐,在一定意义上能为今后经常性地参与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打下基础。

(5)成为某种意义上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因为社团成员在某种意义上是选项班的学生,这样体育教师可以把体育课中的内容适当的安排到课外活动中去,譬如,篮球在课堂上学习了传切配合战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叫社长在活动课中安排以传切配合为主的特殊的比赛,规则使用传切配合并投中球的得3分或4分等,这样就达到了复习和熟练掌握的目的。

2.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向

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三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还不够,经常会被月考、联考等考试冲掉,这种现象几乎成为每个学校的共性问题,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2)设备方面

由于学校的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全部的兴趣爱好,活动场地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往往出现十多余人挤半个场地抢一个球,一个栏板投四五个球,难免会出现部分学生游离。

(3)教师方面

由于体育教师人数的限制和专业特长的差异,对部分学生的特殊爱好体育运动项目,没有办法给予全面的指导,使学生在选择活动项目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校社团化体育课外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良好的教育功能,学生不但在组织观念、遵守校纪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又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参与身体锻炼,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从一系列管理过程的落实程度来看,年级组长、班主任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学生的组织管理,真正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职责。

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我们不能仅看重眼前的升学利益,忽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而是要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认真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课的落实工作,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师要积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学习,加强管理,提高认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场地、器材、师资的配备等条件,制订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条例和活动细则,并做到层层落实。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作为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们要善于利用体育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善于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这个特殊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意识、组织纪律等行为习惯的教育。

黄光汉.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6(02).

·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活动课课外活动社团
缤纷社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活动课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K-BOT拼插社团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