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15-08-15姚志群
姚志群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基本语言能力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成为关注重点。 有效教学,简单说来,就是使老师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甚至超额完成。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呢? 下面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阐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从教师角度实现有效教学
1.精心备课和精编导学案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备课。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虽然其教授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仍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理解和记忆困难的状况。 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课堂上讲述的内容。以小学一年级课本为例,课本的主要内容是拼音的学习,教授内容较为单一,但老师不可因此而放松自己的备课。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中大多数还尚未接触过拼音, 对拼音的学习怀有某种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惧感, 所以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种状况,不可因教学内容简单而盲目追求讲课进度,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状况。 拼音的学习是学生进行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老师应极为重视,争取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拼音并能进行灵活运用。备课体现的是一名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对备课内容的选择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程度、 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自身教学水平,这是一门学问,也影响着接下来的讲课效果,不容忽视。
2.建立趣味课堂
小学的语文教学应充满趣味性,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激情,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情。 以《乌鸦喝水》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讲述出来, 然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讨论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乌鸦的什么优点, 或者让学生与乌鸦进行身份置换, 让学生讲述自己作为一只乌鸦在那种情况下会作何反应,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活泼了课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养成踊跃回答问题的习惯,从而紧跟老师的讲课步伐。这对实现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听讲来说也是一个可行性较强的方法。总体来说,建立趣味课堂对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已被大量运用于各种学科的课堂中, 小学语文课堂也不能例外。情境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带入度,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感,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升国旗》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在讲述课文之前向学生讲述国旗图案的来源,国旗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升国旗。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播放有关升国旗的相关视频, 视频强烈的代入感可以触碰到学生心灵中的爱国情,有助于学生对于接下来课文的理解。在课文讲述完毕后, 老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讲述在参与升国旗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升国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 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老师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文小学语文老师, 要尤其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要乐于学习,脚踏实地,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对此我觉得应该做到:(1)注意苦练教师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普通话、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讲课的技巧等方面。 语文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2)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教授内容的选择体现的是一位老师的整体能力, 能不能将语文课堂打造的具有趣味性,能不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能不能做到启发式教学等都在此能力范围之内。 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做到熟练掌握教材,广泛阅读书籍,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从学生角度实现有效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语文学习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内容,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善于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可以为每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欲望。在学习《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讲述课文前向学生讲述旧时“缠足” 这一陋习的相关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缠足”应不应该被废除,为什么要被废除,激发学生的参与感。 在新课教授完成后,可以进行更深一层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思考旧时逼迫妇女缠足的原因,老师可以在一旁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小小的提醒,问题可以设置成“缠足后会对妇女产生什么影响”“旧时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关系”等。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也加深语文课堂的知识深度,可谓效果颇丰。
2.引导讨论,释疑解惑
开展课堂讨论应作为语文课堂的常用教学方法, 其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其学习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条件, 所以应极为重视。 讨论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一种则是学生与老师间的讨论。以《谈礼貌》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先分小组让学生之间讨论讲礼貌的重要性, 生活中存在的讲礼貌的行为以及不讲礼貌的行为, 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的讨论总结进行阐述,根据学生的阐述,老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将礼貌问题上升到道德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深度拓展到新的领域。可以对现在社会上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阐述,将其中的偏激观点收集起来,进行改正,向学生讲述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反思归纳,增强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某个故事,认识某个汉字,其最终目的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陈述能力是需要尤其注意培养的基本能力, 课堂小结是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陈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课堂小结就是对所学知识点的总结概括,是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汲取过程,所总结的正是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的地方,应被老师重视。 而且,对老师应减少课堂小结的干预, 将总结交给学生完成, 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既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首次记忆,而且在总结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进行查缺补漏,达到完善吸收。最后,老师要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解决疑虑, 并对学生总结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点的真正掌握。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现的不仅是老师的教学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能力。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老师应极为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反应, 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多变的需求。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完成得真正出色。
[1]于京京.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
[3]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