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法探讨
2015-08-15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刘万莲
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 刘万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不断应用其中。语文写作教学也应如此,从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写作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从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训练,培养他们的语文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进行模仿求新,培养自己的文风;加强作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四方面进行论述。
一、加强学生阅读训练,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制定适宜的课外阅读计划,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改变观念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首先,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讲解课文时提倡个性化阅读,一篇课文最好用一至二个课时讲完,老师的讲解不宜过多过于琐碎,要高屋建瓴,设计好主要问题,力求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采用探究、合作教学方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1.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对他们进行鼓励,满足他们的自尊心。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有耐心,努力发现学生的写作长处,时刻对他们进行鼓励,老师的每一句评语都要恰如其分,因材施教,不写俗套的评语,能真正地给学生写作起指导性作用,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写作机会。学生作文写好之后,进行全班同学评选。学生投票选出佳作,进行赏析,分析作文的闪光点,优秀的作文挑选出来,让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读完后,还可以让同学们点评本篇作文,有哪些亮点值得大家学习,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这样就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人施教,对他们进行分组指导。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因此他们的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将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基础差的学生将会出现“吃不消”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写作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基础进行分组指导,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参加一些作文竞赛,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
3.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尽可能扩大素材的思想库存。
学生写作时之所以遇到瓶颈,主要是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写,作文素材积累的太少,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一样,十分痛苦。学生没有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的难度,降低了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其记在脑中,成为思想库存。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课文中或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语句,并要求学生背诵这些语句,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其次,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随笔记录下来,并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再次,教师训练学生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的变换方法,让学生的作文更加饱满,花团锦簇;最后合理地运用过渡、呼应、中心句、按顺序表达等,使文章衔接自然、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三、进行模仿求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模仿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学生先对写作的基本方法进行模仿,然后掌握写作的精华,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在模仿的过程中借鉴范文,慢慢培养自己的文风,可能学生刚开始模仿时,效果不是很理想,此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肯定。历史上的很多文学家在写作时也进行模仿,成为一代风范,比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
四、加强作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中要加强写作的练习,这样才能将素材应用在作文中,融会贯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强制性地制定写作计划,并严格要求学生的写作时间,一篇作文必须在一课时中完成。平时,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动笔,只要只要有写作灵感时,立刻挥笔写作,并且要求学生写多种文体的文章,如散文、诗歌、议论、记叙、抒情等。关于作文的篇幅学生自主掌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奖征文活动,一旦学生的作文被评为优秀,将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动力。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便可轻松做到下笔成文。
总之,作文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初中作文写作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努力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舞台,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作文写作的主体,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练习,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一定有所提升。
[1]余洪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9( 22)
[2]黄进民.有效作文教学的框架与实践[J].新课程( 综合版).201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