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西晚报》社会新闻的写作特点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晚报山西

郭 花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社会新闻是以报道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为题材,以反映社会风范、思想道德为主旨,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1]社会新闻尤其在市民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晚报和都市报等市民报也无不“优待”社会新闻。《山西晚报》是全国唯一以省名命名的综合性省级晚报,是山西省发行量大、影响深的主流媒介。社会新闻在《山西晚报》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山西晚报》社会新闻写作特点

要研究新闻写作的特点,对新闻的写作形式和内容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形式上的安排能凸显出新闻写作的个性,有血有肉的内容可以展现新闻写作的深度。《山西晚报》社会新闻写作不仅准确、生动、鲜明、导向正确,而且有选择体裁题材广泛多样、让读者参与达到互动反馈的特点。此外,它还有一些其他典型特征。

(1)标题个性,夺人眼球。新闻的标题有“一语破的”之势,耳目一新的、富有文采的、能高度概括的新闻标题不仅能快速吸引读者的眼球,还能展现出记者良好的专业素养。

《山西晚报》社会新闻同样注重对标题的锤炼制作,动用各种艺术手法将知识性、趣味性与生动性融合在一起锤炼标题。该报的标题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如《一觉醒来 一车水果“蒸发”了》。该报注重新闻标题的口语化,如《都快小半年了仨儿女怎么都不来瞅瞅老两口?》。该报的标题个性十足,以讲述一个事件的过程作为标题,醒目新颖、不拘一格。例如,《民政请拨8002,计生请拨8003……社区电话就一部,接了分机效率高》。

(2)链接延伸,增加知识。在新闻写作结尾处,紧接着在“知识链接”、“延伸采访”等栏目附上与该新闻相关的其他背景知识,加深读者的印象,让读者跟踪了解该报道的新闻事件。与省内《三晋都市报》社会新闻写作相比较,《山西晚报》社会新闻在写作中,尤其在写作通讯时,大都会在正文结尾后加上“知识链接”、“延伸内容”、“记者采访”、“答疑”等形式多样的栏目,不仅体现出报纸灵活的版面设置,而且使得通讯或消息的知识性得以延伸。知识性的延伸既满足读者获得信息的欲望,又延伸了新闻的内容。

例如,《全省已有百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则消息写作完毕之后,作者紧接着附上“延伸”内容,即“志愿者流失较多,希望更多人加入”、“9年前实现‘零的突破’”等有关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背景知识,这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而且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另外作者还安排了“答疑”、“链接”环节,回答有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问题等,进一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

(3)讲述故事,流露作者情感。《山西晚报》社会新闻阅读起来都能感觉作者就在一旁,他作为见证人来客观叙述事实,来讲真实的故事,但作者并没有对报道对象单纯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而是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其中,在客观叙述时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既遵循了客观真实性原则,也起到了应有的宣传效果。这种写法尤其在该报的通讯写作中表现很明显。

例如,《小小的她撑起个家》,作者通过故事发生发展的方式讲述了11岁女孩儿小丽霞是如何担起了支撑家庭、照料瘫痪在床爸爸的重担的过程。在客观讲述这个过程时,作者也把对小女孩的坚强和脆弱也融入其中。文中没有出现小丽霞“坚强”、“脆弱”的字眼,但是读者能感觉到她的坚强和脆弱。例如,作者把小丽霞脆弱的一面这样展现给读者:“小丽霞说,她经常在梦里见到妈妈,每次醒来枕头都被泪水打湿了。她在日记本里写满了妈妈,从没记恨过离家出走的妈妈。‘我能理解妈妈,但我想妈妈,忘不掉妈妈。’小丽霞的眼角滚下了泪珠。”读者在倾听作者客观陈述的时候潸然泪下。

二、《山西晚报》社会新闻写作中的不足之处

(1)采写范围比较狭窄。《山西晚报》作为一张面向山西省内的报纸,采写的范围当然要面向省内的各个地区。笔者选取了该报14期(2014年5月5日到5月18日)报纸共136篇的社会新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报对于社会新闻的采写范围较为狭窄。例如,采写社会新闻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区内,文章数量为81篇;采写地市的数量为36篇,采写其他情况的有19篇。可见该报采写报道的区域范围不够平衡。

(2)采写社会新闻有同质化倾向。社会新闻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容易大量报道社会负面现象,或者是大量报道好人好事、社会琐事,使得社会新闻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同质化的采写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把社会新闻当作问题新闻或专门报道好人好事的新闻,其结果只能逐渐使读者造成视觉疲劳。长此以往,社会新闻的新鲜趣味、内涵隽永的特性将大打折扣。

《山西晚报》采写社会新闻也有同质化倾向。虽然该报的采写题材有多种,但是各个题材采写的数量很不平衡,尤其是偏重于对“好人做好事”的采写。例如,5月10日《迷路老人说不出家在哪 民警一路打听帮她寻亲》;5月12日《失散四十年的亲弟弟 在民警帮助下找到了》《道路顺畅是给母亲最好的礼物》;5月13《为患病老人迁户民警开私家车奔波200多公里》;5月14日《这么有爱的交警,赞一个》等。看完这连续几日的社会新闻,让人感觉“民警一直在做好人好事”。如此采写的形式,不仅没有新意,也让读者怀疑社会新闻的“假大空”。

与其他新闻相比,社会新闻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因此,《山西晚报》要重视对社会新闻的采写报道。社会新闻写作的质量决定这社会新闻报道的效果,《山西晚报》要获得市民的支持,就需要认真对待社会新闻写作。尽管该报社会新闻写作在总体上情况较好,但是对于社会新闻写作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从业人员的素质、写作内容以及观念思维方面进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山西晚报》的社会新闻能发扬长处,克服短处,形成自己独特高效的写作模式,并能更好地传达党的指导思想,反馈群众意见,紧靠主流媒体。

[1] 彭朝承.获奖消息赏析[M].人民日报出版社,第335页.

猜你喜欢

晚报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大美太行在山西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圣诞夜》晚报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