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历程探析

2015-08-15朱莹堃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卫视

朱莹堃

(江苏师范大学 语言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一、电视相亲节目概述

相亲是汉族传统婚姻一种礼仪形式,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价值观、婚姻观和社会心理变迁使相亲形式转化为开放自由式,相亲也在自由恋爱的大趋势中转型,于是,电视相亲节目应运而生。电视相亲节目,顾名思义,是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单身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电视相亲节目通过设置一系列的互动环节,使男女嘉宾相互了解,达到相亲的目的,从而完成节目的录制。

二、电视相亲节目特点

(一)真人秀特征

真人秀(Reality TV),也被称作真人电视、记录肥皂剧、真实秀等。它假定情境中的真实展现是由节目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观众参与并录制,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竞赛节目。[1]以《非诚勿扰》为例,24位女嘉宾,可谓空前阵容,性格迥异。从宝马、别墅到婆媳是否同住,热点尖锐话题的抛出,在娱乐的同时,也是对人性、社会风气、道德的窥视。《非诚勿扰》的真人秀特征,是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真实才会使节目有更高的思想深度。

(二)脱口秀特征

《简明广播电视词典》将脱口秀定义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拜金、城乡差别、中西文化,各种思想的冲突对白,无数的社会话题出现在节目中。相亲节目为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谈话空间,在这里,犀利的话语交锋,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为电视中真实的“生活语”大吃一惊,为嘉宾们脱口而出的语言大呼畅快。

(三)冲突戏剧性特征

电视相亲节目与传统相亲相比主要是用戏剧般的情节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当男嘉宾在表达个人观点的时候,如果某个观点未能被认可,女嘉宾便会以各种犀利直白的话语进行回击,甚至成为女嘉宾“群殴”的对象。冲突性与戏剧性使节目更像一场电视剧,更加吸引受众。

三、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历程

(一)国外相亲节目发展概况

电视相亲节目并不是缘起于中国,这种节目形式的最初原创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播的《The dating game》,男女嘉宾看不到对方的样子,只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音,另外不允许透露收入情况、年龄和职业等等。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相亲交友节目主要有以下几档:

(1)《Take me out》。英国Fremantle Media 公司《Take me out》电视相亲节目,是由30位固定的女嘉宾,分别在节目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以期寻找到终身伴侣,整个节目充满了娱乐性。

(2)《Blind Date》。“犹抱琵琶半遮面,唇枪舌剑为红颜”,《Blind Date》以全新的创意推出的快速交友检索系统在同类型栏目中也显得别具一格。“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节目充满了悬念,更有可看性。另外,其节目设置并不像非诚勿扰那样可以事先看到24位女嘉宾的外形长相,而是先通过隔着墙壁交流对话,从而确定心仪的对象。同类节目还有美国的《Dating in the dark》等等。

(3)《The Bachelor》。《The Bachelor》与其说是交友节目,不如说是娱乐节目,节目形式通过游戏、挑战等环节使女嘉宾们参与其中,在享受游戏挑战的同时也具有淘汰性,国内最近也出现了很多挑战闯关类型的节目,但是《The Bachelor》将两者结合为一体,使相亲节目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4)《恋爱巴士》。《恋爱巴士》是日本富士电视台的相亲节目,节目形式也很有特色,是通过一辆巴士车作为恋爱中介,通过旅行期待能够找到对的那个他。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外相亲类节目有很多,而且类型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与这些国外相亲节目的启发和借鉴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国外的相亲节目促使了国内相亲节目的发展。

(二)国内相亲节目发展概况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从《电视红娘》到《非诚勿扰》,历经20多年的更迭兴落。笔者以时间为主线,分析以下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电视相亲节目。

(1)《电视红娘》。1988年山西电视台《电视红娘》是我国最早的相亲婚恋交友节目,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大环境仍是比较传统保守。因此,很少有单身男女选择通过电视节目寻找配偶,于是,《电视红娘》播出的时间不长就在电视荧屏上销声匿迹了。但是,《电视红娘》着实开创了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先河。

(2)《今晚我们相识》。1991年北京电视台打造的《今晚我们相识》也是中国较早的电视相亲节目之一,当时这档节目也是获得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在九年播出期间,《今晚我们相识》收视率居高不下,并且促成了千余对璧人,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今晚我们相识》相亲交友节目的出现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相亲、结婚不再是很隐私、很秘密的事情,当代人在追求爱情的方式上有了新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促进了相亲节目的兴起。

(3)《非常男女》。90年代末,我国电视相亲节目又掀起了一轮热潮。1996年台湾中视开播的《非常男女》可以说是后来相亲节目“热潮”的领航者,《非常男女》节目形式相对比较复杂,但是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配对的成功率较高。此后,内地电视台纷纷模仿,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20多家开设了这种类型的电视相亲节目。

(4)《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玫瑰之约》在1998年领先播出,第一次运用娱乐化的方式将相亲节目推向电视媒体,并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创下了湖南电视台的收视奇迹。这一时期的电视相亲节目渐渐走向娱乐化。但是八年的高峰最终因节目缺乏创新而停播,《玫瑰之约》的终结标志着20世纪90年代延续到21世纪初的“相亲节目”热潮彻底消退。

(5)《非诚勿扰》。2010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走红带来了又一次的相亲节目热潮,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安徽卫视《缘来是你》、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东方卫视《百里挑一》、贵州卫视《相亲相爱》等等接踵而至。《非诚勿扰》整体上是模仿了《Take me out》节目的形式,但是却比《Take me out》更加成功,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英国泰斗级节目制作人保罗·杰克逊这位曾经担任过英国BBC、ITV 两大电视公司的节目总监,英国皇家电视协会前任主席表示:“在我看过的全球相亲节目中,《非诚勿扰》是全国顶级的,它超越了英美版的《Take me out》。”

四、结语与建议

据统计,现在在银幕上播出的相亲节目有十几档之多,在淘汰率极高的电视节目市场,相亲节目势不可挡的屹立在各大媒体中。从节目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早期的相亲节目还是以社会服务性为主要目的,在环节设置上遵循的是传统保守的相亲模式,嘉宾人数也是本着对等、均衡的六男六女的模式进行交流,从而互相了解彼此。而新一代的电视相亲节目则一改往常作风,以《非诚勿扰》为例,它只提供一个双方认识的平台,并不将促成男女嘉宾成功走入婚姻殿堂作为节目第一要务,这就是一种全新的相亲模式,它更多呈现的是当代人张扬的个性,犀利的语言,新一代的价值观。电视相亲节目究竟能走多远,如何在未来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经久不衰?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真实性。节目在筛选嘉宾的时候一定要核实嘉宾的身份,反对“炒作,作秀”,这是对节目负责的表现。媒介应该有公共媒体相应的社会责任理念。其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相亲节目可以成为价值观的辩论场,却不应是非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节目内容的设计应该是积极向上,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因此,在节目中应该对于低俗的语言进行截至和严格把关。坚决反对媚俗、庸俗的内容。最后,创新。要防止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的发生,无新意无创新只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而造成节目整体收视率下跌,创新永远是节目的源泉,只有不断地创新,挖掘新创意,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阎怀兰.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审丑意识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2).

[2] 乐嘉.让我的爱非诚勿扰[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3] 韩青,郑蔚.电视娱乐节目新论[M].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4] 王德侃.消费主义语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的走势[J].传媒观察,2010(7).

猜你喜欢

卫视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浅析西藏卫视《直通藏晚》的叙事结构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当前省级卫视时政新闻报道流程优化策略探析——以浙江卫视为例
实现深耕式创新 践行年轻化战略——浙江卫视内容赋能的探索与实践
榜单
“东方、北京卫视收视飘红” 2016卫视黄金剧场首季收视盘点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