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电视选秀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导师

马 鑫

(四川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一、我国选秀类节目发展现状

198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CCTV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该节目是我国选秀类节目的起源,此后也拉开了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发展的序幕。

2005年,湖南卫视以美国福克斯公司的电视业余青年歌手大赛《美国偶像》作为原型,推出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后国内各种形式的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此后各地电视台相继模仿,各种选秀节目泛滥,观众审美疲劳,电视选秀节目生命周期也因此变短。广电总局叫停部分选秀节目,提出一系列的限制性要求,至此开始选秀节目渐渐衰落,国内的选秀节目一度萧条。

2012年,选秀节目迎来了“逆袭”,7月13日,浙江卫视购买荷兰的《The Voice of Holland》的版权并进行改版,推出新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该节目首播一炮而红,扭转了国内选秀界低迷的局面。第一期刚刚播完,《中国好声音》便冲上了微博热门话题三甲位置。第二期收视率就达到了2.8,第三期收视率更以3.093成为全国收视之王。

2014年,选秀节目在各大卫视依然受到很大的追捧,并且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在这一年当中,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再现神话,湖南卫视在重磅推出了《我是歌手》的同时再次将《快乐男声》搬上银幕,同时各大卫视还出台《中国梦之声》《中国好歌曲》《最美和声》等选秀节目,国内的选秀节目也再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国内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1)内容庸俗。我国的选秀节目多属于平民选秀,初期时处于零门槛状态,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参赛者可谓是无奇不有,其中不乏一些恶搞性质的表演,哗众取宠。[1]选秀节目的热播让更多的选秀节目诞生,国内选秀节目的水准也逐渐被降低了,一度向低俗化“迈进”,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度,引来了多方人士的质疑和批评。甚至有的选秀节目单纯地为了提高收视率从而过度炒作,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让人看过之后很快忘记,没有回味,直接导致了节目的庸俗化。

(2)广告过度投放。在节目进行中不断地插播广告,使得节目沾染上浓厚的商业气息,纯洁度大幅下降,导致观众反感,整个选秀节目的社会声誉也严重受损。所以,媒体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要兼顾民众的利益,努力处理好服务大众和商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娱乐节目的广告多,从一定程度上足以证明其受欢迎度,但过多的插入广告会引发民怨,这无疑会损害节目的长远发展。所以,无论是《中国好声音》还是其他电视选秀节目,都必须处理好服务大众和商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如果只知道一味追逐自身利益,而将群众的利益置之不理,那么最终群众会将其抛弃。

(3)节目雷同。电视节目本身就容易被模仿,目前国内存在很多将获得成功的电视节目进行模仿照搬的情况。国内节目缺乏创新,许多选秀节目互相模仿,极少投入创意开发,不仅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就连2012年屡得好评《中国好声音》也是模仿的荷兰的选秀节目《荷兰好声音》,除此之外很多以“新”面孔出现的节目都可以在海外找到“克隆”的原型。

三、《中国好声音》中的新色彩

(1)参赛选手的“专业化”。《中国好声音》与以往的选秀节目有所不同,它抛弃了以往选秀节目中必经的海选环节,打破选秀节目海选模式,只选择有一定功底专业选手。每一个参赛选手,都是由导演组到全国各地去精心挖掘出来的,如酒吧、专业院校,大型企业的工会、文工团,还有一些选手是圈内音乐人、电视人介绍的,导演组将挖掘出来的选手的声音采集出来带回上海,邀请专业的音乐人倾听、判断,最终再抉择,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是由节目组高层,三位副总导演和音乐总监直接把关,从而保证了选手的高质量,让节目走出了以往选秀节目低俗化的局面。《中国好声音》抛弃了选秀的海选环节,从根本上保证了选手的高质量,参赛的选手具有较高音乐素养,不会再出现恶搞和哗众取宠的选秀局面,从而在质量上使得中国的选秀节目上升了一个层次,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声音的魅力,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也使选秀节目真正摆脱了低俗化的局面。

(2)选秀形式的“公平化”。《中国好声音》这一选秀节目采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方式,评委或观众背对舞台,参赛选手一个接一个地站上舞台,抛弃外形、舞台表演、身世背景等一切外在因素,用声音来征服观众和评委。在“选秀大战”中,“盲选”成了新焦点,与以往的选秀相比,这种选拔方式更加公平,更有可看性。《中国好声音》的本质和以往选秀节目是一样的,依然是从民间挖掘歌手,但是“盲选”对于以往的选秀节目又有区别,它追求的是声音本质的回归。选手的出身、专业背景、高矮胖瘦、美与丑等等都与导师无关,只有声音是唯一评判标准。从综合秀转向声音秀,不是中国创造,在国外这样的选秀形式早已风靡。

(3)明星评委的“导师化”。《中国好声音》所采用的明星导师制是把以往选秀节目中的明星评委变成明星导师,进一步拉近了选手、观众和明星导师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明星导师都会根据他所拥有的学员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音乐路线。在传统的选秀节目里,明星总是以一个‘评论者’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中国好声音》把明星由一个评论员转变为导师,当评委转过椅子面对选手的时候,这一刻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明星,他们只是求贤若渴的导师。明星对普通观众来说是不可触及的,但导师与普通观众是经常接触的,具有很强的亲切感。在点评选手时,导师们抛弃了以往评委的惯用的犀利和毒舌;在争抢选手时,他们会各显神通,走亲民路线,赢得选手青睐。

(4)运营方式的“全产业链化”。《中国好声音》采取的是“全产业链受益”的运作机制,这个运作机制不仅带来了节目内容的成功,更是让《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大获全胜。浙江卫视同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应用国际流行的制播分离模式,双方采取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合作方式。为此,《中国好声音》的双方为此还签署“对赌协议”,其中一项规定“收视率超过2.0”则双方共享节目的广告收益。相反的话,前期投入就由制作方单方面承担。为此,浙江卫视和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制作过程中都投入很多,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节目高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手与导师的积极参与,全身心的参与到节目的录制之中。导师们并不像以往的选秀节目一样领取薪水,代替的是分享业绩暴增之后的高额分红。例如,后期演唱会彩铃收入等参与分成。

四、选秀节目的发展趋势

(1)完善选秀机制。《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成功的,它的收视率证明了这一点,观众对其的喜爱赶超了以往其他的电视选秀节目。但它也不是完美的,电视台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节目的过程中大规模地插入广告让观众怨声载道,使得节目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不仅严重影响了节目的完美效果,导致观众反感,更使选秀节目的整体社会声誉受损。目前国内的选秀节目在其他节目的竞争下具有很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直接导致选秀出现各种黑幕以及不规范。所以要想国内选秀节目变得健康规范,必须要制定健康的选秀机制,公开选秀的公正度和透明度,消除幕后操作,规范节目过程中的广告时间,提高选秀节目的纯洁度,真正通过选秀节目选拔出符合原定设想的人才。就目前国内选秀节目看来,它们缺乏成熟健康的音乐娱乐产业与之配套,选拔出的人员尽管有优秀的,但是大多犹如过眼云烟,重视节目本身收入而忽略长远的发展也注定了其短线效应。因此,国内选秀节目应建设新的运作机制,从而符合媒介市场化的需求。

(2)提高节目内涵。《中国好声音》购买荷兰选秀节目的版权,在模仿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创新,使其更符合本土理念、人生价值以及和谐社会的内涵,改变了以往选秀节目过分追求形而向下的“快感”,而忽视了形而向上的“美感”的情况。选手的歌声与背后的故事,评委导师们的鼓励与关怀,让整个节目的质量都有了质的突破。目前,国内的各类选秀节目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获取高收视率,一味追求趣味性与娱乐性,而忽略了节目的文化内涵。虽然数量更多的观众和较高的收视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但是,文化内涵也是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带给受众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所以,国内的选秀节目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文化利益,做到在获取商业利益和娱乐大众的同时,能够挖掘出节目的文化内涵,倡导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2]

(3)合理定位与创新。目前,国内的选秀节目大多是通过购买国外一些优秀节目版权而来,这些国外的选秀节目早已取得了成功,但是它们的成功却是我们不能够复制的。因此,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要想得到质的飞跃,仅仅是对外国选秀节目的模仿或稍加修改是绝对不够的,我们必须注重学习和创新,从国外的优秀选秀节目中汲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本土化改造,创造满足观众真正需求的节目内容,实现真正的定位和创新。

五、结语

在我国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处于低迷状态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购买国外盲听选秀版权,并积极创新,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名正言顺地“盲从”,让声音成为真正的主角,音乐的本质得到完美的回归,喊着“寻找纯粹好声音”这样正面的口号,为选秀界带来正能量,将选秀引向健康励志、积极向上、公平公正的方向,并将参赛选手后期的培养、市场开发、巡演等产业链全面开发,不仅为选手带来经济利益,更是从根本上完成了选手的音乐梦想。国内选秀节目度过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在摸索和模仿中诞生,在问题和争议中成长,在跨文化和全媒体背景下突破,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也为国内选秀节目打开了一扇大门,开启了新的思路,国内的选秀节目将会再次发展,并逐渐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彭思源.浅析中国选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J].青年作家,2010(5):56-57.

[2] 包书琴.从微博粉丝态度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J].今传媒,2012(11):106-107.

[3] 尹磊,赵鑫.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冷思考[J].安徽文学,2009(7):340-341.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感恩有你 与师同行——“72变change”人气导师评选结果出炉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