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期影响媒介伦理的社会变量
2015-08-15张春辉
张春辉
(呼伦贝尔学院传媒学院 内蒙古 021008)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的社会转型期,“目前中国已经面临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①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一种结构性的社会变革和整体性的社会发展,涉及社会要素的全面改革,媒介伦理正是存在于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中,因此,经济、政治、文化成为影响媒介伦理变化的关键性变量。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影响媒介伦理的经济变量分析
中国社会转型是以经济转型为核心的社会变革,一切变革以这一核心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媒业开始从事业性质开始向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转型,由政治工具向兼具经济属性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传媒双重属性的冲突,使新闻伦理陷入困境。
1.媒介伦理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之间的冲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媒体逐渐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化机制决定了新闻传媒市场要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去寻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市场因素在新闻传媒行业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增添了新闻传媒的活力和实力,促进了传媒内部的结构调整和策略调整,增加了媒介产品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实现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然而,只要是市场化,追逐利润和剩余价值就是最基本的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闻传媒的经营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最短的时间里争取更多的受众,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有些媒体不顾社会利益,以娱乐、煽情或不良传播内容吸引受众眼球,盲目追求发行量、视听率,甚至刊登虚假广告,搞有偿新闻、进行新闻敲诈。市场的经济理性与媒介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成为新闻媒体转型的阻力,也是造成媒体伦理道德失范的根本动因。
2.媒体双重属性使传媒伦理陷入对立冲突
党的十四大确认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新闻传媒被赋予双重属性,即“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这种运行机制要求在把市场机制和企业运作原则引入到传媒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新闻媒体的事业性质、政治属性和社会功能,在这双重属性的调配之下,媒体在具体选择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回避。
第一,新闻媒体的体制转型不是在市场经济磨合中的自然转型,而是一种行政性的强制转型,这种强制的转型难以找到传媒双重属性的契合点,使新闻伦理陷入双重属性、相互矛盾的困境之中,容易陷入传媒的“喉舌”功能被忽视的局面中。
第二,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经营理念和编辑方针必然朝着商业化方向发展,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会不自觉地把天枰倾向于经济利益,使得新闻伦理中要求的责任和义务难于实现。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影响媒介伦理的社会分层因素
社会分化与分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与客观趋势,经过三十多年的社会转型,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多样,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加,整个社会日趋开放与多元。社会分层与分化直接导致新闻传播受众不断分化,促使新闻传媒由大众化逐渐向小众化、专业化转变,同时新闻传媒的小众化发展催化了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面对分众趋势,新闻媒体在分与合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平衡目标阶层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如何满足目标阶层的同时兼顾整个社会公平,成为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1.社会的平等与传播公正
社会分层“是社会各个群体因占有社会资源不同而形成的地位高低不同的关系体系。”②转型后,经济发展成为中心,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依据占有经济资源的多寡来划分,各阶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不平等。目前,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转型远未完成,社会中下阶层比重仍然很大,中层比重偏小。
新闻媒介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反映目标阶层的社会利益,代表目标阶层的社会意愿。根据市场原则,传播媒介倾向于市场广阔、购买潜力大、社会地位高的中上层,因此更多的媒介将对象集中在中上层的受众,导致传播内容和传播态度倾向于中上层群体,从而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地位和声音,这往往造成传播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错位与缺位,主要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报道数量较少,弱势群体在报道中较为被动,弱势群体的表达权力被传媒悄然替代。
2.社会分层与媒体整合功能
社会系统论认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系统,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相互制约、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社会整合就是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大众媒介能最有效地进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整合作用。
社会分层意味着社会的分割与分离。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将我国社会划分了十大阶层。不同阶层的人群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利益需求,媒体会选择不同的目标群体去满足某一特定群体的信息需求而不断细分。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处于不同群体的人对信息接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根据“知识沟”理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差距将呈扩大之势。媒介分层促使社会进一步分化,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合。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影响媒介伦理的文化价值变量分析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生产方式、社会秩序和文化价值受到了各种思潮的冲击,经济体制、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结构等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迁必然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传播文化价值观念,受到社会价值变迁的影响,传媒伦理价值标准也在发生异化。
1.传媒娱乐化
为大众提供娱乐是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在传媒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众多媒体为了争取高收视率,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各种心理需求,在内容制作上以更贴近、更具吸引力的娱乐因素来争夺受众。娱乐不是问题,但当娱乐成为传播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娱乐功能代替媒体的其他社会功能过度发展时,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首先,市场价值取向造成媒体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除了赢利和娱乐功能之外,更要考虑其社会责任是实现传媒的多种功能平衡发展,并更好地服务和引导受众。
其次,在感性层面传播内容,造成道德弱化。在娱乐化浪潮中,传媒以超强的视觉、听觉冲击吸引受众,使受众获得感官上的享乐,同时选取刺激性的、趣味性的、煽情的社会内容进行感性层面的运作。对感官文化的痴迷,不仅使娱乐消遣成为主要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而且各种低俗的文化产品也堂而皇之地走进市场,获得合法地位并受到追捧,这是感情、观念的全面物化。
2.文化消费主义
所谓消费主义,是指消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而是为了消费本身。因此,在消费过程中不是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符号价值。
消费主义的大规模消费需求,由商业集团的利益以及附属于它们的大众传媒,通过广告或各种商业文化创造出来并推销给大众的。传媒提供的媒介产品可以刺激人们的欲求,创造迎合和鼓动消费主义的最便利和最有利的符号,及生动、逼真的图像和色彩斑斓的影像,替商家培育消费者和创造欲求。作为当代社会主导的文化传播渠道,精神生产部门的商业化已经充分渗透到大众传播媒介。
媒介伦理中的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应成为媒介的主要追求目标,新闻媒介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理应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结论
在社会转型期,以经济转型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因素正处在变革过程中,这些社会因素不断影响着媒介伦理的变化。当各种因素协调发展时,媒介伦理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规范,当各要素不协调发展时,媒介伦理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媒体在转型过程中,要明确媒介属性,兼顾多重角色,发挥多种功能,有效遏制在社会转型时期处于困境的新闻伦理问题,进一步坚持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促进新闻事业积极健康地发展和转型。■
注释:
①郑杭生.社会转型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之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P62-73.
②李强.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重大变迁[M].学术前沿丛谈.200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