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2015-08-15程凯
程 凯
(武汉广播电视台 湖北 430022)
自2002年以来,电视新闻逐渐进行了改革,转向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着重报道市民的“身边事”题材。这类栏目被定义为民生新闻栏目,时至今日,民生新闻自命名以来已发展了十余年,民生新闻栏目也成为省台、地方电视台必备的栏目之一。
随着“民生新闻”的遍地开花,十八大召开之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被再次提出,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为了更好的表达民生、关心民情、昭显民意,公共新闻应运而生。“公共新闻”是基于“民生新闻”概念而提出,“公共新闻”赋予了媒介在社会责任上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民生新闻的发展空间。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民生新闻栏目《生活全报道》近年来,把栏目的发展方向由民生新闻向深度拓展公共领域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引起了社会大众更加普遍的关注。
一、民生新闻的矛盾
1、娱乐化与严肃性
生活中的趣事、服务信息,这些都是娱乐性质的选题,但纠纷类选题又属于严肃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节目放在一个栏目里,如何把握好节目的平衡是民生新闻栏目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2、小栏目与大选题
地方民生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在资源上比不过省级电视台,尤其在采访大事件时,可能不能第一时间拿到第一手资料。面对这样的问题,地方民生新闻栏目可以主动避开大而全的报道,换个角度去进行报道。
3、唯民众化与媒体放大
在民生事件的媒体报道当中,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缺乏关照。如此一来,民生新闻在事实上将消费主义立场替代了真实性追求,将非理性话语替代了客观性追求,将个体性立场替代了整体性思维。
二、民生新闻的改版
伴随着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民生新闻栏目也需要不断的改版,调整方向,以更好地主动地适应观众的需要。
“生活全报道,关注您的需要”,这是《生活全报道》栏目的宗旨,但是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无论是资金、人手、设备,还是政府职能机关的合作,这些都是弱项。于是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上,就体现为百姓难事办不了,百姓大事没法办。一直以来,节目都是以趣味型题材和服务性题材为主,将《生活全报道》栏目定位为百姓生活中的一个贴心的小助手,在冬天提醒街坊们穿衣,水果上市了教街坊们怎么挑怎么吃,哪里有好玩的事,街坊们有什么难题我们尝试着解决。
2013年以来,《生活全报道》栏目进行了全面改版,时至今天,从收视率与收视份额来看,《生活全报道》的改版是成功的,超额完成了改革之前预期的收视率任务量,实现了一个民生新闻栏目的价值转换。
1、定位的改变
改版前《生活全报道》栏目是以服务性新闻为主打,栏目也是以极具亲和力为风格特点,以送实惠送优惠,关注您的需要为口号。新闻选题多为街坊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事情,譬如团年饭怎么做,时令水果如何挑选和储存。
改版后则是以有态度、有锐度、有角度为原则,解决百姓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多做纠纷类题材,同时拿捏报道的角度,通过节目向四周传递暖人正能量。
2、节目的改版
从题材上看,由服务类为主的新闻栏目转变为以纠纷、矛盾题材为主的新闻栏目,这是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媒体主动充当了老百姓与政府职能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缓冲带,起到了疏通社会矛盾,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问题的作用。
从改版前后节目编排搞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改版前后节目的变动,《生活全报道》栏目是2013年11月19日正式改版,在11月17日,栏目播出了这样的一些节目:《公交司机的防盗小贴士》、《欢乐谷式过马路》、《这里缺个红绿灯》、《猫狗大作战》、《晒太阳也有学问》、《猛吃维生素C能预防流感吗》等。从题材上看,这些节目大都是服务型和趣味型。
改版后,以11月19日的节目编排稿为例,最后播出的新闻有这样一些:《张爹爹的废品失火了》、《肇事逃逸可耻热心市民可敬》、《公共草坪怎么成了私家菜园》、《诈骗招数多提及“汇款”要警惕》、《被骗汇款后网传方法靠谱吗?》、《超时施工引不满环境监察来监督》、《我们为街坊们送酒啦》等。题材上这些新闻大多都是直接、尖锐地指向了老百姓生活中的矛盾,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张爹爹的废品失火了》、《肇事逃逸可耻热心市民可敬》、《公共草坪怎么成了私家菜园》、《超时施工引不满环境监察来监督》),同时也不乏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需要了解到的知识(《诈骗招数多提及“汇款”要警惕》、《被骗汇款后网传方法靠谱吗?》)。
2013年初,《生活全报道》栏目记者传回来的一条关于武汉地铁泼面的新闻,节目负责人认为:一碗面,泼出的是城市文明的伤痕,新闻的价值正是大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征程中,需要用正能量去弥补的地方,也是警醒、反思、建设、推动武汉市民素质文明的大好契机,于是,在“泼面”新闻播发之后,先后有三组记者同时采访社会学家、公众等展开社会公德的讨论,于是有了影响全国的“泼面”报道,这条独家新闻cctv、新华社、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全国200家媒体引用了视频新闻,36个小时新浪和搜狐上面,该新闻就被点击了650万次。
《生活全报道》大力倡导的“公共新闻”不仅有利于“公共领域”的构建,更有助于增进公民对公共事物的思考和判断,进而促进社会正能量的集聚,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改版的成效
改版所取得的效果是极为明显的,《生活全报道》不管在节目的收视率以及收视份额,还是在观众的美誉度上,都表明了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改版。2014年节目时长由原来的18分钟变成了现在的27分钟,每天所播出的新闻条数得到了增加,然而从收视率上看,2014年尼尔森平均收视在1.4以上,节目并未让观众觉得枯燥。在转变新闻选题后,栏目致力于为街坊们解决生活上的难事,并监督相关部门直到事情完成,用新闻上下集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了媒体监督责任方负责的过程,这一点是很得民心的。
三、民生新闻的发展
公共新闻是基于国家公共意识逐渐增强、现代公共生活日趋完善的背景而产生的,它旨在基于媒体搭建的公共平台,潜在影响并构造市民的公民意识,增强百姓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并成为影响党和政府执政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构成。
自从2013年改版以来,《生活全报道》在从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生活全报道》先后报道了诸如:割皮救父的感动中国的好兄弟、帮助农民卖菜薹、井下救人、武汉市民抻出援手救助路遇危险的老人等一系列生动的感人的民生新闻。由于对国情民情的火热关注,继而打造了《武汉榜样》等一系列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新闻佳作。
1、新闻的公共服务性
民生新闻应随着观众审美水品的提高,更多的反映民众心声、社会正义、社会公平。以《南方周末》为例,其民生板块坚持的原则:要勇于揭露和调查有损民众利益的问题,要积极解释和答复民众困惑的内容;要善于讨论和化解关乎民众利益的一些制度执行的难题。
只要新闻媒体坚持上述“向上”“博大”的原则,就能够培养民众的社会参与意识,协调个人与政府,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推进社会和谐和民主化进程的道路上立下新功。
2、新闻的人文关怀
在公共服务的基础之上,民生新闻依旧应当坚持其人文化的视角,以普通人的目光去报道。运用民众的话语去表达民众的诉求,从而关注弱势群体,在全局把握的前提下,用人文关怀的眼光去看待所报道的事情。
3、公共新闻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环境来看,当前媒体所处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新闻理念符合“中国梦”与和谐社会的主题,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生活全报道》的实践也表明,“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型过程中,已经培育出公共新闻的种子,已经开始探索自身在社会公共事务里的作用和角色。此举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对如今“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和立意困局的化解,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加速我国的公共领域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总之,“公共新闻”为实现公共空间内的和谐营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更与我国目前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主旨相同。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型,可以增进公众参与,达成公共领域内不同角色的沟通理解,解决公共问题,这也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1][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著.展江译.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63-673
[2]孙玉胜.《十年》.三联书店,2003年8月
[3]聂远征.《民生新闻的特点与优势》.《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2期
[4]蔡尚伟.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胡智峰.《会诊中国电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6]高鑫,贾秀清.《21实际电视文化生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