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协商制度在西藏的实践
2015-08-15泽仁拉姆
泽仁拉姆
单位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委党校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和人民政协正式成立,肩负起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承担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个人民大宪章,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通过政治协商,人民得到了表达根本利益的途径,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平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一、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一党执政,缺乏民主,是腐败的根源,中国应当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对此,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进程的重大创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符合。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哺育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和多元兼容的文化观。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顺应了这一政治要求,为国家提供了理想的社会模式。
(二)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国情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国家需要稳定。而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适应了现实国情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广泛的团结,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安宁和政治大局的稳定。
(三)与中国的国体相统一。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扩大社会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拓宽社会利益的表达渠道,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扩大了民主参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必然会引起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动,激起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要求的高涨,人民要求在政治决策中发挥作用,要求社会更加公平,以及实现自身的政治诉求,必然要导致政治参与的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处理好改革开放与不断扩大的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五)拓宽了利益表达渠道。我国的经济成分有了重大变化。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特别是新经济成分的不断增长,“多元化”经济结构的产生,必然要求利益表达渠道通畅,多渠道和高层次地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
(六)整合了社会力量。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执政党要不断扩大社会基础,及时有效地把各种新生社会力量吸引过来,使之与现存政治秩序达到高度的整合状态,使现代化过程中不断被激活的政治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确保执政党的领导地位。
(七)加强了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成员通过在政协担任相关职务直接参政议政,通过民主协商发表意见,通过人民政协提出议案,实现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等进行民主监督,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着力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与形式,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焕发出蓬勃生机。人民政协充分运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有见解、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西藏政协为新西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西藏政协的发展史,如同西藏的和平解放一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西藏建设、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西藏和平解放之初的主要贡献。
中共西藏工委、进藏人民解放军和工作人员,按“兵对兵”、“将对将”的分工,领导同志几乎天天和上层人士打交道,机关、部队和各方面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发放布施、治病救人、进行贸易,利用节日进行宣传,表演文艺节目、播放电影、组织学习等形式广泛开展工作。从而,西藏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和发展。
(二)民主改革时期的主要贡献。
1959年12月20日,在我们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平息叛乱取得决定性胜利、民主改革全面展开、各族人民迎来翻身解放的关键时刻,西藏政协庄严成立了。当时的西藏满目疮痍,百业待兴,对敌斗争任务艰巨,反动势力的社会政治基础已经土崩瓦解,各界爱国人士拥护平叛改革、主张团结进步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我区政协事业的开拓者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艰险,勇往直前,精心筹备,取得了创立人民政协的胜利,为人民政协在我区生根开花结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人民政协在我区的建立,实现了各族各界大团结大联合,发展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人民民主制度的新纪元。
西藏政协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在平息叛乱、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广泛团结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得到西藏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协的强大生命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西藏的重要地位。民主改革时期,西藏政协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各界人士勇敢揭露、愤怒声讨达赖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的罪恶阴谋,团结争取一切爱国力量,动员各族各界群众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息叛乱和参加民主改革,在摧毁封建农奴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肃清残匪、维护边疆稳定和领土完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摧毁旧西藏政教合一的黑暗封建统治、迈向社会主义光明大道的重要依靠力量,为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自治区成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政协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有效地化解了各种矛盾,团结了各族各界人士,壮大了爱国统一战线,激发了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建设新西藏的热情;坚持工作重心转移,尽心竭力促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全面推进我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上,西藏政协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积极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人民政协的广泛性、代表性、包容性进一步体现,一批有见解、有价值的提案在我区发展稳定中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受到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00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以藏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民族宗教、科教文卫体、对外交往、外事和法制工作逐步开展,人民政协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西藏政协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局势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同达赖集团进行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中,西藏政协始终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广泛动员、组织、教育各族各界人士,旗帜鲜明反分裂、全力以赴保稳定,成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确保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为反分裂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在西藏的实践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理论联系实际,是人民政协始终不偏离政治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根本保障。
(一)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做好政协工作的理性认知,进一步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推动各族各界人士自觉做到“四个坚持”,这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根本政治任务。要组织政协委员和无党派人士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中央第次六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学习履职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增强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政治协商制度的坚定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治藏稳藏方略和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的自觉性。
(二)坚持围绕中心,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人民政协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工作,围绕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履行政协使命,体现自身价值。围绕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等重要课题,深入开展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不断提高谋长远之计、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的本领。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政协尽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要关注民生,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坚持主题主线,为进一步推进跨越式发展履职尽责。推进跨越式发展,是新时期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总要求,是我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的核心要求,是我区政协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协工作要坚决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更加、五个坚持”和区党委提出的“六个坚持、五个推进”具体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抓住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的突破口,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立足西藏实际找准切入点,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建言献策,履行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四)坚决反对分裂,为进一步推进西藏的长治久安服务。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政治责任。要在广大政协委员、党外人士中坚特不懈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观念,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为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释疑解惑的工作,夯实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
(五)坚持民族团结,为进一步营造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作出贡献。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和谐西藏建设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大使命。民族团结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团结,多做促进各民族、各阶层、各宗教和各教派和谐相处的工作;多做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引导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六)坚持包容有序,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人民政协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畅通各团体、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广泛、有序参与国是的渠道,加强与政协参加单位和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与沟通,尊重和保障他们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的民主权利。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拓展发扬民主的平台,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广开言路,协助党委、政府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政协在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政协在西藏的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应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根据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条件,应为人民政协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源泉和施展本领的广阔舞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政协将在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防巩固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发挥出更加重要的推进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
[2]编写组.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学习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