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8-15张立萍
张立萍
(酒泉市委党校,甘肃 酒泉735000)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区域东西长680km,南北宽550km,总面积19.12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酒泉市辖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7个县(市、区),64个农村乡镇,总人口110.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45万人,占53.64%,乡村人口51.38万人(移民15.8万人),占46.36%。酒泉市共有耕地面积16.7万h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73%,森林5.4 万hm2,还有宜农宜林荒地万31.8万hm2,有天然草原531.22万h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7.9%,其中可利用草原469.16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88.32%。
1 酒泉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养殖数量继续扩大
2013年,酒泉市发展肉羊养殖652 万只,较2012年同期增加32万只,增长5.2%,农民人均养羊达到11只,饲养总量和农民人均饲养量继续保持甘肃省第一的领先位置;肉奶牛养殖27万头(其中奶牛1.89万头),较2012年同期增加1.5万头,增长5.9%,奶牛饲养量仍然位居甘肃省前列;肉蛋奶生产总量达14.5 万t,增长4.2%。全市7 个县(市、区)继续巩固养羊强县大县成绩。农牧民养殖积极性进一步高涨,靠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农民从畜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达到1 200元,较2012年增长20%。2013年酒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 851元,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20%。
1.2 养殖设施化、规模化比重明显提升
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890个,规模养殖场1 71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8个,市级养殖示范园区15个,建成万头肉牛养殖乡镇8个,10万只肉羊养殖乡镇28个,全区猪鸡、牛、羊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了85%、70%和45%。
1.3 初步形成区域化的畜产品生产区
形成了关内片的肃州区、金塔县综合发展肉牛、奶牛、肉羊、生猪、蛋鸡特种畜禽,玉门市等关外五县市发展肉羊的畜牧业生产格局。目前,肃州区城郊7乡镇奶牛饲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62%,肉牛饲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65%,猪鸡饲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64%。
1.4 畜禽良种率、出栏率明显提高
调引多胎多羔基础母羊12万只、良种肉用种公羊1.13万只,调引泌乳奶牛2 000多头,全市能繁母羊达到155.8万只。基本形成了种畜场、改良点、养殖场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目前已建成肉用种羊场10个,多胎多羔优质母羊扩繁场80个,每年可生产良种羊25万只。以金塔县为主的良种肉羊繁育基地已由原来的良种羊调入区变为调出区,现在每年至少可向外输出良种羊10万只以上。目前,全市畜禽良种率综合达到93%,其中牛、羊良种比例分别达到88%和78%,分别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共出栏肉牛11.98万头,肉羊280万只,出栏率分别达到78%和80%,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
1.5 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建成草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其中肉类加工企业3家,加工产品5 795t,销售收入6 830万元;乳品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鲜奶16 638t,产品种类9种,注册商标5个,带动农户4 050户,销售收入达到8 416万元;草产品加工企业5家,加工饲草达到110 896t,销售收入19 508 万元,带动农户7 076户;饲料加工企业4家,年生产加工饲料13 382t,销售收入4 205.3万元,带动农户6 400户;牛羊交易市场7家,年交易牛羊50万头只,交易额22 693万元。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企业23 个,其中养猪5个,奶牛1个,养羊17个(5 000只以上养羊企业6个)。推进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认证无公害畜禽养殖企业2个,创建无公害产品2个,形成10个省内外知名品牌,畜禽认证数量10万头只。培育89个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会员11 755户,养殖畜禽121.8万头只,社员人均纯收入达11 340元,比非社员人均高出1 750元。
1.6 饲草料生产加工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压缩棉花面积,扩大种草面积,大力推进饲草基地建设,重点推进苜蓿集中连片种植。先后在金塔、肃州、玉门、瓜州等地建成1 000×667 m2以上牧草连片种植基地28 个。新增紫花苜蓿6 666.67hm2、饲用玉米3 333.33 hm2,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到8 万hm2,草产量192.4万t。2013年全市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255.5万t,加工转化利用171.72万t,其中青贮氨化秸秆84.62万t,秸秆铡揉粉碎加工97.32万t,加工转化率达到67.2%。全市累计保有各类青贮池、微贮池、氨化池总容量10.96万m3;铡草机保有量达到11 344台,其中10个秸秆饲料化示范乡镇的100个村的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示范推广优质秸秆饲料47万t;建立标准化秸秆饲料化利用示范点56个;新建青贮池67个;购置各类大型秸秆收获加工机械39台(套);建设专业化秸秆收集贮运示范基地23处;培训养殖户14 000人次。
1.7 畜禽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
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312国道沿线各养殖户、种畜场、规模养殖场(户)、流通贩运户、活畜交易市场和养羊大乡等为重点,认真开展排查,全面开展消毒灭源,消除疫情隐患,对18个交易市场、15个定点屠宰场、4 015个养殖场(小区)、97 292个散养户进行了集中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全市猪、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分别达到96%、97.6%和84%;猪瘟、猪蓝耳病免疫密度96%;禽流感和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8%。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坚持每天巡查,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监督关口,严防外地动物疫情传入。全市大场大户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屠宰动物受检率、标识回收率、出证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及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均达到100%。
2 酒泉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用地审批环节多时限长
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初期要通过业务部门选址、乡镇申报、政府部门审批备案等环节,审批时限较长,影响了建设进度。
2.2 产业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
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畜产品生产加工产品单一,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缺乏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畜牧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生产环节难以与市场有效对接,缺乏正确引导生产的必要手段。主导优势产业不突出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同时畜产品初级产品多,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2.3 基层畜牧技术服务跟不上,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
县、乡基层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少,知识老化,许多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一线推广速度慢,技术服务的力度和生产发展强劲势头不适应。部分县、乡(镇)存在无专业畜牧机构和人员的情况,导致技术服务不及时不到位,大场、大户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科技投入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科技应用的基础薄弱,使畜牧产业化层次不高,规模不大。由于一些科技推广项目资金缺乏,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示范推广,示范带动效应差,一些成熟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不到应用。由于千家万户养殖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低,很多散养农户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有什么就喂什么,未能根据畜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特征、性别及各时期的营养需要分段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饲养,造成牲畜营养不平衡。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存栏多出栏少,饲养周期长,增加饲养费用,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
2.4 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畜牧业发展,但在政策、资金扶持、养殖小区用地等方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不少农户和企业有发展畜牧业的强烈愿望,想扩大规模,但受到了土地、投入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无力扩大再生产。
3 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快养殖用地土地审批
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合理、保护耕地、统一标准”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规划养殖用地。对不占用耕地、不影响生态环境、远离居民区的闲滩空地优先审批养殖用地,引导大场大户集中连片统一规划修建,推动畜禽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养殖。
3.2 大力推进畜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3.2.1 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标准化规模养殖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普及,规模化养殖可以节约大量劳动力,有效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标准化规模养殖能够规范畜牧业生产,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能够长期稳定的提供安全的畜禽产品,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建设为载体,推进畜牧业规模经营,大力推广“规模饲养、统一管理”的小区建设模式,实现小规模、大群体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畜牧业。
3.2.2 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 一是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引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涉及面广的畜牧业龙头企业,特别是畜产品深加工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达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最终形成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二是要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政策,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快培育多种类型的畜牧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加快全市畜牧产业化进程;三是要积极创立品牌。重点完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名优特畜产品生产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3.3 积极制定倾斜政策,增加畜牧业发展投入
要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在资金筹措上坚持吸引外资、群众集资投劳、银行贷款、政府适当扶持的原则,采取股份制、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集聚资金。一是要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把闲散资金投向畜牧业发展;二是要围绕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培育支柱产业,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市的农业开发项目资金;三是要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鲜明的特色、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投入畜牧业,协调各方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四是金融部门要组织安排好支农信贷资金,加大投放和管理力度。此外,市政府应探索建立优良畜禽发展基金,逐年增加对优良畜禽生产的投入,用于畜禽良种推广,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开发。
3.4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调整畜种结构。突出发展肉牛、肉羊和奶牛产业;二是加快新品种改良步伐。把一些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用于生产,提高畜牧产业的经济效益;三是推广一批关键技术。重点推广养殖小区规模生产技术、高效养殖与规范化饲养技术、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项目示范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为全市肉牛肉羊育肥生产提供优质秸秆饲料,降低秸秆饲料成本。重点示范推广“长草铡短、秸秆粉碎、青贮氨化、加拌精料”的舍饲精养模式,秸秆饲料化利用中主推青贮氨化技术。引进转化推广棉杆微贮、膨化饲料制作、青贮酶、棉粕脱毒、高蛋白饲用玉米、饲用甜高粱、棉花地玉米套种、秋玉米复种、父本玉米青贮、玉米联合青贮收割机等多项技术,全面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四是加强科技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技术咨询、科技入户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