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15-08-15李堂杰

关键词:腐败改革开放群众

孟 璐,李堂杰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腐败对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威胁,反腐败斗争一直是各国政府建设政权,确保执政地位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l]反腐败问题事关党心和民心。处理得当,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减少障碍;处理不当,就会使人民群众对党失去信任,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困难重重。邓小平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逐步形成的反腐败思想,是党反腐败斗争经验的凝聚和升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探索,认真学习、领悟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精华,结合当前依法治国过程中反腐倡廉实际,为顺利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基础,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时期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萌芽出现在革命与战争时期,“谢步升事件”是其反腐败思想萌芽的具体体现。即在1931年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时,当时九区叶坝村苏维埃主席谢步升利用职务之便,将打土豪所得财物运往国民党统治区私自贩卖,以权谋私、生活腐化堕落以及违抗法令等严重行为。邓小平极为愤慨,依法判处了谢步升极刑。邓小平在处决谢步升后指出:“我们苏维埃政权建立才几个月,有的干部就腐化堕落,贪赃枉法,这叫人民怎么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政府?”[2]邓小平依法惩处谢步升,充分体现了其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尽管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党的工作重点也在发生转移,但是邓小平依然注重反腐倡廉的建设。1941年4月15日,邓小平针对在当时政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撰写了《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在文中对某些领导干部党员无视纪律、拉帮结派及贪污腐化等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对党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以及党和政府的关系等方面做了精彩的论述。这表明在革命与战争时期,虽然我党还没有取得全国的解放,各方面制度尚未完善,但是邓小平已经认识到了腐败问题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危害。邓小平依法惩处腐败分子和对反腐败问题的深入思考,说明邓小平反腐败思想萌芽出现。

(二)形成时期

建国前夕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形成时期。邓小平针对当时某些党员干部革命胜利后,在生活作风上出现骄傲自满的危险倾向,深刻剖析思想上的原因,强调党员干部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时刻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邓小平对腐败现象分析其思想根源,找出其症结所在,警示了党员干部,为党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找到解决腐败问题的方法提供了思路。

建国后,邓小平针对党风建设和反腐败问题献计献策。针对共产党执政以后出现的“有一些党员,稍稍有点工作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就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似乎当了共产党员,就比非党群众高出一头……”[3]214-215现象,他进行了强烈的批评,指出这种倾向会使党脱离群众,是狭隘的宗派主义观念在作祟,不加以解决会致使党的事业葬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正确分析了产生腐败的原因,认为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管理,使其不敢腐败。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由革命与战争特殊历史时期的思想教育,更严厉的处以极刑,到提出反腐败要加强党的监督、制度建设等科学合理的思想,表明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已由萌芽时期的简单反腐上升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利用法制来防腐和惩腐的思想高度。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建议都没有被很好的贯彻执行,但这些科学合理反腐败思想观念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已经由萌芽走向形成,并为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成熟奠定了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成熟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走向成熟。邓小平充分认识到了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后,随着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的增多,一些“苍蝇”和“蚊子”会飞进来腐蚀我们的干部。在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满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对党风问题认识提高到了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高度。在1982年《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讲话中谈到经济犯罪问题时,指出:“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制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4]402-403这一系列的讲话表明,邓小平对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腐败问题的警觉和对腐败问题前瞻性的预见以及战略性的决策,表明了邓小平对腐败现象的深刻认识和对腐败行为的坚决打击。

1989年前后,由于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的变化,我国部分地区受西方“和平演变”思想的蛊惑,出现了一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情况。针对这些出现的情况,邓小平清醒的指出是由于党内出现了腐败,导致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蛊惑,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前途失去了信心。邓小平充分认识到了西方国家利用我们党出现的部分问题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阴谋,告诫全党“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5]381他严肃的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要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4]358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能成功,党就会被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所腐蚀,党就有可能失去执政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等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以及对反腐败要加强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等的认识,充分表明邓小平全方位认识到了反腐败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并用其反腐败思想指导反腐败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这标志着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成熟。

二、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反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以后,面对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党员干部被金钱和权利等腐蚀的现象,邓小平尖锐的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4]358他特别强调了必须对腐败加以遏制,腐败不消除,就会阻碍党同群众的联系,阻碍我国既定战略的实施,贻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抓好经济建设才能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反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我们大力奠定坚实经济基础和物质积累的过程中,要毫不松懈的坚持进行反腐败,在全方位中把握进程,使其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为改革开放创造条件。在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新时期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始终围绕经济建设开展,肃清盗窃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蛀虫”,确保国家经济和政治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反腐败要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我国的改革开放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邓小平非常关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他指出:“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稳健,更扎实,更快。”[5]327也就是说,反腐败斗争不是孤立于整个经济建设,反腐败要为经济建设布局,要为其服务。他深入指出了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的关系,认为搞好经济是打击各类犯罪和打击腐败治本的途径。

邓小平清醒地看到了在改革开放中腐败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他认为,腐败会使党风不正,腐蚀组织和干部,抢夺改革发展的成果,容易引起党和人民群众的矛盾,不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有可能导致亡党亡国惨剧的发生。因此,正确处理好贯穿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反腐败问题,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要条件。

(三)反腐败要依靠群众但不搞群众运动

邓小平充分吸收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科学合理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若没有人民群众参与,那么反腐败的力量就不够强大,社会基础也就不够稳定。他进一步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4]342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使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人民群众是伟大实践的主体,邓小平坚定不移的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在清除腐败份子、遏制腐败行为及杜绝腐败现象中更要紧紧依靠群众,在与人民群众的良序互动中获得力量的源泉。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我们党在政策上曾出现过失误,致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常大搞群众运动,教训惨痛,发人深省。对此,邓小平认为新旧制度的建立和改革都应该透彻说理、稳步前进的去解决,大搞群众运动往往会走向极端,最终会葬送改革开放。

(四)反腐败要靠制度建设作为保障

制度具有稳定全局的作用,是根本性问题,反腐败要靠制度建设作为保障。邓小平特别重视从体制入手,深刻揭示腐败滋生和蔓延的体制原因。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333他认为,不能采取过去搞运动的办法来治理腐败,必须通过法制建设,遵循法制,通过健全法制法规来遏制腐败。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明确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5]379这是邓小平反腐败思想体系中非常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体现了邓小平对法制的高度重视,这是保障反腐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预防腐败和治理腐败的关键,对我国治理和防范腐败的发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邓小平的法制反腐思想,是反腐败的重要举措,为中国反腐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操作方向。法制反腐确保了在查办腐败案件的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和结果公正,避免冤假错案的产生,使每一个腐败分子都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也尊重和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依靠法制、依靠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思想。

(五)反腐败要以高级领导干部为重点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高级领导干部对良好党风的形成有着示范性的作用。邓小平十分重视高级领导干部的廉政问题,高级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党风。他指出:“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5]152高级领导干部是全党和全社会的表率,高级领导干部做好自己家属、子女的工作,做好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对扭转党风和社会风气大有裨益。

以往惩治腐败分子时存在着手段不协调的问题,即政治手段重于经济手段,组织处理重于经济罚款等,这就在无形中造成了腐败成本过低,最终纵容了腐败分子。事实证明,无论什么人,无论多大官,只有对腐败分子保持政治上的高压态势,同时加重经济处罚,增加其腐败的成本,必要时辅之以极刑,才能表明我们党严惩腐败的决心,震慑腐败分子。

三、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对当前反腐败的启示

在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就要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全方位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在新形式下认真学习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及其实践,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汲取前人的经验开展反腐败斗争,指引新时期党的建设。

(一)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加强执行力度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进行伟大变革,这是历史赋予党的使命,是人民对党的正确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指导实践,特别是作为要长期执政的党,就必须狠抓腐败,凝聚党心和民心,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保证反腐败的正确方向,才能贯彻落实好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将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取得反腐败工作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反腐败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这个任务有没有完成好,事关党的威信,事关党心和民心。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依法加强执行力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盘部署,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反对腐败的整体合力,才能最终取得反腐败工作的新胜利。

(二)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

邓小平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和会议上指出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持续有效的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时指出,要从严治党,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6]自2014年以来,众多“大老虎”相继落马,表明党严惩腐败的决心。从“大老虎”的诸多案件以及山西官场“塌方式”腐败中可以看出,有的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搞“山头主义”、自由主义,一派“家长式”的作风,无视党纪国法,在党内发展个人“小圈子”,发展利益共同体,致使“窝案”、“串案”频发,使党的形象严重受损,使歪风邪气弥漫党内。因此,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就是要肃清不正之风,整顿组织,纯洁上下级关系。党委和纪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好反腐败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打击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团团伙伙”现象,整顿涣散党组织,解决选人用人机制问题,使党内风清气正,杜绝腐败的发生,从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群众反腐败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稳固,是党必须坚持的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进行反腐,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反腐败新突破的主要途径。邓小平对人民群众始终有着真挚的感情,无论是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进入到改革开放阶段,他始终相信人民群众,坚定依靠人民群众。历史表明,依靠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就能取得成功;脱离人民群众,党就会走弯路。在我国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构筑伟大“中国梦”和新时期的反腐进程中,我们只有坚定的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历史也表明,在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若没有先进思想的武装,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发挥作用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开历史的倒车。因此,我们在坚定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反腐败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好领导作用,确保好反腐败的良好秩序,协调发挥党的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以促进反腐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有序进行。

(四)坚持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加强教育和监督工作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铁腕反腐,对破坏党的肌体的“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对破坏党内健康政治生态的“山头主义”及“团团伙伙”等现象进行积极打击,有效遏制,在进行治标的同时也抓紧治本的建设。而对腐败进行有效遏制的关键在于制度这个根本。首先要健全制度和完善法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各方面蓬勃发展,社会转型加速进行,伴随而来的是腐败呈现出多发、高发的态势,“塌方式”腐败频现。因此,我国急需继续深化、细化反腐败工作,加紧制度建设步伐,使“牛栏也能关猫”,使反腐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系统的法制制度下,使腐败的预防机制和惩处机制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离开法制的保障,反腐败措施就会成为摆设。因此,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制,就要积极深入实际,侧重落实。同时扩大与国外的交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与国际接轨,是今后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制的重要方向。其次要坚持以教育为基础,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在反腐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认清腐败对党和国家建设的危害性,就必须加强党性修养,真切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希望,树立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打好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思想基础。再次要优化权力监督方式。特别是要规范“一把手”的权力,优化组织配置,创新管理。党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充分运行,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敢讲真话、敢讲实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才会更加巩固。

反腐败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了反腐败与国家命运、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深层关系,其理论博大精深,其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分析和领会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内核,有助于遵循反腐斗争规律,把握反腐建设难点,提高反腐效率,优化反腐方式,有利于经济和各方面事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准确把握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丰富内涵,对当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巩固好改革开放的成果,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上开展好当前反腐败斗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

[2]杨甘沫.关于“一苏工会”前后的点滴回[J].世纪风采,2000(6).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新华网.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 讲 话[EB/OL].(2013-01-22)[2014-12-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22/c_11 4461056.htm.

猜你喜欢

腐败改革开放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