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2015-08-15王立平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王立平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与他们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密不可分。然而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出现了淡化的倾向,部分大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反而信仰宗教,成为宗教徒。据统计,高校有十分之一强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其中有极少数学生党员,有9.72%的入党积极分子,还有部分团员。[1](P38)作为长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位教师,对此深有体会,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有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高校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学生,使之内化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有关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质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近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各级地方政府和高校也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总体状况是良好的,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是积极的、正确的、健康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认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它既不能解决我们的现实问题,更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什么用处;二是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极为推崇,而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信心不足,对共产主义的实现绝望;三是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毫无兴趣,经常缺课,即使上课也是看专业书籍和英语等。这充分说明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二、教育观念不正确,没有给予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充分理由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的坚定不移的信服和仰仗,并将它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要让人们信仰一种理论,首先要从理论层面讲清这种理论为什么值得人们信仰,让人们对这种理论有清楚的认识,从认识上认同和接受这种理论,才能变成他们内在的信仰。也就是说要给予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充分理由,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完成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多年来,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非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和达到这一目标。责任主要不在大学生,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不得力,没有给予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充分理由。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得力,不是指没有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观念的不正确,没有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即信仰教育功能,过分注重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教育。正是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成为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没有真正消化理解,更没有内化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所以邓小平曾说过,改革20 年来最大的失误在教育,这里的教育确切地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信仰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弱化。

(一)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展现

人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既为个体的信仰提供了可能,也给个体的信仰带来了限制,社会环境决定了信仰的选择、内容与活动方式。”[2](P55)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并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们信仰的形成和巩固。当前部分大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既有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节,也有教学方法的不完善,还有大学生自身认识的模糊,但是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原因正是在于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功能就是指导人们改变旧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环境变得更加良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就会充分体现,大学生生活在这一良好社会环境下自然会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如果社会环境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求目标不一致,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不认同。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正是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不良变化所致。

比如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文明的诱惑和思想意识的渗透,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没有信心,反而羡慕资本主义,这是造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的国际环境因素。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的国内环境因素。市场经济的唯利性使每个利益主体都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反映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必然是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意识。市场经济大潮中金钱的力量被部分大学生加以片面夸大,被当成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表现,因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然会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表现出来。

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不健康也是造成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的国内环境因素。近年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部分党员干部经不住执政的考验,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经不住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考验,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他们身上不断地表现出来,尽管这些问题只出现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他们的腐败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对有理想有追求、思维敏锐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当他们面对我党的这种执政环境,面对我党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培养出来的这种干部,理论教育的苍白无力就会显露出来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真理性,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然会产生怀疑,甚至走向全盘否定。除此之外,网络媒体、社会治安、学校环境等都是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环境因素。

(二)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低导致了他们信仰选择错误

有理想和信仰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没有理想和信仰的人生是空虚的。因此信仰是人生的需要,就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像人的身体需要盐一样,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理想、信仰的要求,只是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而已。一旦面临对理想和信仰强烈需要的时机和条件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信仰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确意识到信仰对于人生幸福的必要性。

人必须要有信仰,但有信仰并等于人生幸福,关键在于信仰什么,选择什么信仰。当前,一些专家和学者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没有信仰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应该说这种担忧是必要的,但在这种担忧的背后我们还要看到更为担忧的是,这些大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当今一些大学生不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而选择信仰宗教,信仰西方腐朽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信仰选择能力有直接关系。由于当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重视,而且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入理解和正确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不能做出正确鉴别和区分,从而没有正确的信仰选择标准,没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认知能力和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鉴别能力。因此当今信仰教育的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大学生信仰选择问题,提高大学生选择能力,引导他们做出正确选择,增强他们选择自身信仰的自觉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缺乏说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导者。因此,一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程度和认同程度。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学生就会认可这门课,认可这个教师,就会认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有说服力了。正如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3](P12)但是,客观地讲,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授课教师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偏少,很多年轻辅导员成为兼职教师,但他们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甚至部分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这样的教师能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吗?还有许多专职教师受过去接受教育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影响,他们往往只能胜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某个部分教学的需要。而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马克思主义某个组成部分的专门知识,而且要求教师能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是难以承担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一般的局限于或最主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的有机统一,知识教育是前提,信仰教育是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要转变观念,一方面要给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要从这些基本知识的讲解中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科学性和比较优势,从而使大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值得我们信仰。因为任何一种理论要能成为人们的信仰,必须具有最优的价值性、最强的科学性和最大的理论比较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求教师讲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科学性和比较优势。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教育主要是讲清马克思主义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所谓价值是指主体对客体的要求和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信仰的对象即客体,就在于它给无产阶级提供了认清资本主义、认清自身现状的伟大工具,指出了走出水深火热困境的出路,并进一步指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和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满足了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需要,体现了这一理论的最优价值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优价值性正是无产阶级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所以列宁说:“马克思的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4](P311)“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压迫和精神奴役的出路”。[4](P314)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要求教师多从这些方面引导大学生认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而不是单纯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传授和灌输。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教育主要是讲清马克思主义对整个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科学而深刻的解释力,它的科学而又深刻的解释力源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对未来社会的描述。恩格斯指出,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既然人们因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的规律并经实践证明而确定他的理论是真理、是科学,那么我们也应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而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理、是科学。否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公正和偏见。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就是在今天,尽管西方一些学者不断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但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说服力和强大的解释力,往往使这些攻击不攻自破。21 世纪“非典”的出现正说明恩格斯提出的自然界“对人的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正确的,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能解释现实的,以至于使《资本论》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优势教育主要是讲清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各种“主义”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教师可以从马克思由最初信仰黑格尔哲学到最后放弃黑格尔哲学,以及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等历史事实的分析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优势,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值得大学生信仰。马克思最初是黑格尔哲学的信仰者,但在他后来的认识和研究中发现,黑格尔哲学不能正确地解释社会历史,至少他的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理论是错误的,马克思坚持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从而由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这说明马克思坚信他们自己的理论的科学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主义,中国人民一开始并没有选择马克思主义,而是在与各种理论的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比其他主义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值得大学生信仰的。

(二)优化社会环境,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生存于其中并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国外因素和国内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社会环境良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会表现出认同和肯定,反之亦然。因此,要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肯定,必须完善社会各种因素,净化社会环境。因为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相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学生自身的认识而言,更为直观、明显。因此,社会环境不管是好的因素,还是不好的因素都会首当其冲地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和认同。同时当今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实际体验感受不深的重要原因。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体验和感受的,不同的环境决定人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与上几代人相比,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实际体验感受不深,缺少对它们的浓厚的感情和坚定的意志,就是因为当代大学生今天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当今没有过去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那种艰苦和贫穷的境况,也体现在当今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正面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少了,而引导人们消极腐化的负面的、不好的社会环境多了。

俗话说得好,打铁需要自身硬。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不是他们不愿意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营造一个展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良好社会环境。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优化社会环境,这里主要谈两点。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性展现出来,将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展现出来,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体现。这样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大学生面前就有说服力,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会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才会充分展现出来。因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二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重塑我党的形象,重塑干部的形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党的干部应该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党的干部既代表党又代表人民,代表党贯彻和履行党的宗旨,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果能够真正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那么生活在这一良好环境中的大学生自然会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自然会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提高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引导他们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

如何提高大学生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呢?首先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能力,因为人对某种思想观念的选择是立足于他对这种思想观念的认知,而不是强迫命令,尤其是对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主体性明显增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强迫他们接受某种信仰和价值观是行不通的,他们对不同信仰和价值观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必须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就会因无知而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知之越全面、越深刻、越肯定,其理想、信念、信仰的确立就越真实、越坚定,反之亦然”。[5](P74)其次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鉴别能力,因为有鉴别才有选择,鉴别准确了,选择才会正确。当今社会是信仰多元化的社会,每种信仰都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世界,使他们认同和接受并能支配其行为。当前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我国大学生中就有相当的市场和严重的影响。这时如果不提高大学生鉴别能力,他们往往就被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所诱惑,选择非马克思主义而信仰。而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鉴别能力,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实现。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而不是简单灌输、强迫命令式将某种信仰和价值观强加于学生,关键在于尽可能多地告诉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学书本知识,而且要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准确理解,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这对大学生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功能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教师不同,他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纯知识进行教育,而是作为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信仰来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他们的态度,那就是他们自己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他们真信马克思主义,才能讲好马克思主义,才能讲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能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呈现给学生。一个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兴趣的教师,他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不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会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崇高理想。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说服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呢?当前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但也有极少数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至少还有一个对自己的信仰更加自觉和成熟的过程。因此,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才能通过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将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感染到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理性的信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对它准确理解基础上的理性信仰,因此我们能否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是真正的信仰、发自内心的信仰。而且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准确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宣讲马克思主义,才能把马克思主义讲得有说服力和有生命力,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而是学生获得考试分数,顺利毕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同时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是紧密结合的。人格的力量是以真理的力量为前提,真理的力量是通过人格的力量来强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能够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并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信赖和亲切感,同样会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认同和信仰,这样,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同时迸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染力。还有,当前大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模糊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大学生由于没有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导致他们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大学生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达到这一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必须弄清这些问题,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上力求准确和深刻。由此可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讲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自发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也不会在人的头脑中自发地产生出来,需要通过外在的“强化”和“灌输”,才能使大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同时,任何信仰的教育都是通过知识教育传达和表现出来的,因此信仰教育和知识教育是紧密相联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和形成,正是通过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自觉接受而实现的。在此意义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讲授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形成就尤为重要了。如何认真讲授马克思主义呢?一是带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感情去讲授马克思主义,用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和激情感染学生,达到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的有机统一。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和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思路,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当代价值。毛泽东说:“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6](P815)三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讲授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讲授的理论根基,更好地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和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地驳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的错误观点。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旨在于使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懂”、“真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

[1]赵宗宝. 大学生宗教观现状分析及良性变化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37-41.

[2]李瑞民. 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内外因素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3):54-5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罗石. 转型期理想信念信仰弱化原因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2005,(1):74-78.

[6]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