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生的习作能力
2015-08-15樊爱军
樊爱军
提高高中生的习作能力,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做到多积累、多思考、多练习。教学以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要合理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留心观察,积累是习作的根基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日常的文学累积对个人文学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学累积是习作的根基。在教学中我们常说一句话:“留心便是学问”,其实留心也利于作文。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抱怨:“怎么写作文?”“哪来的那么多灵感?”“哪来的那么多素材?”尤其是在高考前,习作练习量增加时这种抱怨声不绝于耳。但另一方面,一些善于写作的学生又能够贡献出一篇又一篇好的作文,这是因为学生个体化的差异性造成的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分数较高的作文其素材原型也仅仅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而已,和每一个人经历的一样。但他们有一定的词汇累积量,懂得如何运用词汇、构建语句、融入情感,所以这部分学生写作时有灵感,文章有内容,秘诀不过两个字——累积。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累积习惯,如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素材累积本,分为两面,正面记录每日课堂所学的新词汇、生活中收集到的新词汇、好词好句等,背面记录每日生活中的“小事”,如朋友相处、家庭生活、师生关系,甚至于一些日常报道、资讯等,坚持每周记录三件事,并在其后写下自己的感悟。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时找到灵感,使作文有内容,会叙述。
为了加快学生的成长速度,少走弯路,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给予学生一些有效指导,并分门别类地教给学生。如对于一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我们应该如何选取好的内容和词汇,对于校园生活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切入去记录情感、感悟情感,并将其文学化、编排到文章中,等等。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分享的习惯,对于自己认为好的摘录内容与感悟拿出来供他人学习、交流,这样在班级内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共同进步。
二、多思多想,思考是习作的关键
中学生将语文单纯地定义为“背诵科目”,用背诵的方式去记忆语文基础知识点、解题技巧,甚至于用背诵的方式去学习阅读理解,这大大降低了语文学习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套上枷锁,使他们不能自由地思考和创作。其实,造成这种定向思维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佳,在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刻板,尤其高中作文形式以议论文为主,就导致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既有的范文模式来进行写作。一些学生想要创新,同时也具有创新能力,但这些创新文章往往不受教师的“待见”。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教学局面,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教师方面,在作文教学中放宽要求,注重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其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多思多想作文的表达方式、情感内核、写作语言等。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加写作文体的广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去写作、去思考、去创新,使文章写得有新意,写出自己的味道。
学生方面,懂得自由不等于随意,创新不等于非主流,在写作过程中要参考课本范文来进行创作,如以《长江三峡》为参照写景,以《烈士的抉择》为参照写情,以《美与丑的看台》为参照议论,以《物种起源》绪论为参照叙述,等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习作行为得到规范,使思考不偏不激,使习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勤写勤练,写作是习作的核心
习作教学说得再好不如亲自动笔,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才能找到感觉和灵感,才能了解如何用文字和语言去抒发情感、叙述说明、完成议论,才能够懂得如何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身个性化的东西、融入观点、清楚表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周记和教学引导这两种方式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高中生课业繁重,所以我们认为每周写2~3 篇周记是较为合理的,不限制主题和文体,每篇字数在1500 字左右。每两周在班内举行周记检阅会,由全班学生一起推举出一篇周记范文在班内进行品读,以此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学引导是在每篇课文教学后开一次文章讨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可以由班长代替教师主持讨论会。会后组织一次仿写活动,即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文章构架方式说一说身边的事以及自己对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的感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频率,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形式变得轻松、活泼、有趣,使学生养成用文字、文章的形式抒发情感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愿意写作、爱上写作。
高中生完全有能力利用文章去叙事、抒情。语文教师要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情、促进他们对生活、对情感进行思考,使他们乐于写作、乐于创新,这才是高中习作教学的根本意义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