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开启阅读与交流之门——利用绘本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2015-08-15王维
王 维
儿童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早期的阅读受到了家长和老师越来越多的关注。绘本图书中为了适应孩子的阅读特点,常常将各种小动物和植物拟人化,画面简单生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极其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为孩子开启阅读和交流之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徐素霞曾说:“理想的儿童读物,不仅让孩子享受‘视觉口香糖’的趣味,也具备食用‘健素糖’的益身效果。”鉴于绘本对于孩子的阅读和交流有着如此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将在本文简单地介绍利用绘本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
一、创造阅读环境
老师作为孩子阅读的引导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的机会和时间,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班里设置一个漂流绘本区,在这个绘本区可以放置不同类别的绘本,这些类别可以有情感培养、趣味故事、勇敢冒险等,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要。其次,这些绘本要定期地更换,当有新的绘本时,教师可以简单的给学生介绍绘本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的在介绍时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介绍新的绘本《咕噜牛》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一只小老鼠,正在森林里快乐地溜达,这时一只狐狸看见了它,馋得直流口水,它机智的回答让狡猾的狐狸,畏而退步。可是后来不怀好意的猫头鹰和蛇也对它垂涎三尺,同学们想知道聪明的小老鼠是怎么样一一对付这些想把它变为食物的家伙吗?想知道的同学可要下来亲自阅读噢。”最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规定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必须读完一本书,然后让每个同学把他阅读的故事讲给其他的同学听。这样,既可以在班里形成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发挥引导作用
绘本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不同于一般的故事教学,或者是纯文本教学。绘本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并且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这就决定了绘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巧妙地提问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来创造性的思维,而并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把绘本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是如下具体的小一些做法:猜想故事,叙说故事的情节;看图叙说故事;看图仿说故事;看图配说故事;情景模仿等。
三、关注偏差学生
有人说“人竭尽一生的努力都是在综合应用儿童时期形成的性格”,一般而言,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孩子性格相对外向,言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孩子性格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交道,说话较少。而童年时期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的优点来关注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多让他们说说情感表达类的绘本,因为情感表达类的绘本他们有着亲身体会,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表达。慢慢地这些孩子也会参与到其他绘本的交流中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他们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所以刚开始老师应该注意多给与这些孩子一些说话的机会,可以先让讲讲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绘本。
例如可以先从《我妈妈》这样的亲情类绘本开始,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妈妈是如何的棒。因为关于自己的妈妈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会有许多话的跟其他同学分享,慢慢地这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孩子在公共场合说话会不再那么感到紧张,他们会逐渐地融入到自己所在的群体中,乐于把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留心观察哪些孩子善于言辞即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哪些孩子总是沉默寡言,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然后在课上,最好的途径是通过绘本教学,当然也可以是课下多给予这些孩子一些机会和鼓励,让他们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慢慢地这些偏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当然,利用绘本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们开启阅读和交流之门的策略,不仅仅是上文提到的这三点,更完善的策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绘本以其精美绝伦的制作和简单有趣的故事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和神奇无比的世界,这一点不仅仅符合孩子的生理接受特点,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有一种表达自己想法的渴望和需要,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