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途径新探

2015-08-15

语文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读书阅读教学

张 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个性化阅读能力

一、尊重“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上阅读外,还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阅读尝试。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可以发挥课堂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有效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小结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进行有效的个性化阅读。

其次,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读前提出要求,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读中相机指导,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读后归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引导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

三、引领“会读读懂”,以理解为关键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能力,学生至少应该达到以下两条:一是会读;二是读懂。

会读,具体地说,是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又创新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精读,就是对文章逐句诵读,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势,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训练的要求是:

规定阅读的方向。即读前确定精读的主要问题;指点阅读的程序。一般都应该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使之理解课文;指点阅读的方法。包括运用基础知识指导读解的方法和运用阅读思考剖析读物的方法,指点阅读的常规。

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带领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也就是说,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从整体思考,也指明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任务是使学生读的更好,最终能够自己去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读有多种办法,有诵读、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不管是哪种读法,教师都要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一遍就要有一遍的收获,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读。

个性化阅读指导途径的有效运用,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应“授之以渔”,从不同的途径入手,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个性化读书阅读教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