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充满活力
2015-08-15洪岩
洪 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拓展是很多教师都乐于尝试的教学环节,因为这能够起到沟通课内外知识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常常难以找到合适的拓展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那么,拓展教学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呢?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加强内容拓展,感悟文本内涵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故事能留给学生丰富的人生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文本的深层内涵,展开内容拓展,感悟文本的情感意蕴。
例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讲述了史学家谈迁编纂《国榷》的故事,在他53 岁的时候,经过20个春秋的修改编纂,终于完成了书稿,然而就在即将付梓出版的前夜被小偷偷走了。这几乎是个灭顶之灾。但意志力坚强的谈迁挺住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重新整理资料,一切从头开始,最终完成了这部六十万字的编年史《国榷》。文章故事朴素简单,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感悟到谈迁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这是我在教学的重点,也是重点要拓展的内容。
为此,我紧扣文章中的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想象一下,60 多万字,要一个一个字写下来,需要多少勇气?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从谈迁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学生由此找到了思想生发的突破口,有的谈到了自己偷懒不想写作业,和谈迁相比深感惭愧;也有的谈到了学习轮滑的时候,摔了一跤就不想再继续学习了,就想轻易放弃;还有的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学骑车,屡次摔倒但终于还是坚持着学会了。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再结合谈迁的故事,学生从文章中体验活中的挫折总是在所难免,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唯有勇敢面对,才能战胜挫折,走向真正的成功。
通过这样的内容拓展,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让语文课堂变得生机无限。
二、在留白处拓展,体验文本情感
每一篇课文都会留有一段空白,目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让文本的思想获得升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这些特殊的地方进行分析,感受作者表达的含蓄性,体验文本丰富的个人情感。
例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文章讲述了聂荣臻将军从火中救助两个日本孤女的故事,文中在引用聂荣臻将军写给日本官兵的信时,留下了一段空白,学生在学习这段的时候,大多数都无法理解其中表达的含义。为此,我搜集了纪录片的资料,让学生观看纪录片《将军与孤女》感悟信中的空白处,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聂荣臻将军的善良。学生认为,聂荣臻将军怀有的是对人类的关爱,他渴望通过自己的行动积极推动和平。通过对空白处的拓展,学生不但把握了文本传达出的和平渴望,而且理解了聂荣臻将军身上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由此,教师借助文本一个小小的细节,推动学生的深切感悟,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这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三、品析语用之妙,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从中体会文本的言语秘妙,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个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缺乏言语理解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展开语言拓展。
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习题:“如果让你为伯诺德一家颁发荣誉奖章,请你写一段颁奖词,你打算怎么写?”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开始寻找答案,探寻伯诺德一家人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如杰奎琳,她的机智、冷静直接促成了这次成功逃生。学生想象那一幕场景:在敌人马上就要发现秘密的那一刻,杰奎琳找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拿走了蜡烛,试想如果不是她机智地拿走了蜡烛,一家人的性命都将不堪设想。学生因此写了颁奖词:“杰奎琳,以她的冷静和机智,让一家人从德国军官的眼皮底下成功逃生。这是她用机智战胜残暴的纳粹的勇敢尝试。”也有学生认为,最伟大的人应该是杰奎琳的妈妈,她一心一意想要保守秘密,杰奎琳兄妹的冷静都是来自于这位伟大母亲的培养,正是因为她,才有了杰奎琳的冷静和机智。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不但培养了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人物分析能力,由此提升了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拓展点,带领学生品读词语,感悟情感,深入文本内涵,这将会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只有如此,才能让语文课堂展现活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