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阅读的仿写训练途径初探

2015-08-15臧艳红

语文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节选自习作文本

臧艳红

阅读教学应该为写作教学服务,发挥教材作为范本语言的习作导写作用,为写有关的文章作了方法上的储备。基于文本阅读的仿写训练,对于作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基于文本阅读进行仿写训练呢?

一、基于文本定目标

从服务文本阅读的角度而言,仿写训练的目标之一应该是以仿写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领悟,不可脱离文本,为了仿写而仿写,使仿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完《揠苗助长》一文,讲解完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后,要求学生仿照这种体裁写一篇寓言。这种仿写显然是对仿写的误解,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架空模仿,对于学生理解文本,领悟文本无益。

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而言,仿写的目标应该是对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熟知和模仿。学生通过仿写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等。例如,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主题为“作家笔下的人”,收入的是古今中外名作家写人的精彩文章或片段,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揣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片断组成:分别是节选自《小兵张嘎》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节选自《儒林外史》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红楼梦》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种用片断集成编制课文的作法,是一种新尝试。其中的每个片断篇幅短小,易于阅读,便于借鉴,而它形成的合力——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难以及的。本单元3 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文章。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如何在课文教学的仿写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本单元的仿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安排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帮助学生选择一定的情境)的仿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安排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的仿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安排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仿写等。

这样安排,可以很好地把单元写作教学目标有机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目标分解,逐个达成,则更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善设情境巧切入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的沟通,情境的激发,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催化至一个最佳的兴奋点,这也是系统论所认定的一个重要结合部——最佳状态。在仿写中,学生如有积极的情感参与,则犹如注入了一剂催化剂,将促使仿写训练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就用萧红童年生活的人物和事物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物象。因为有文中的蜂、蝶、草、花,学生就想起来自己童年生活的很多物象,写出了优美的句段。学生习作如下:“童年是幻想中的孙悟空,是巨大的奥特曼,是热爱和平的超人。”“童年是充满童趣的语言。”“童年就像连绵不断的山峰,就像清澈见底的河流。”“童年是一幅没有油墨的画,童年是一出不用排练的戏。”“童年是一首回味无穷的诗歌,童年是一曲无法释怀的歌曲,童年是一段源远流长的历史,童年是一部流芳千古的佳作。”这样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觉得童年是一个有很多东西可以描写的话题,于是写了一篇关于“童年”的习作,很是成功。

三、及时评析促提高

我们知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得越迅速、越及时,就越能有效的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反之,反馈的时间拖得越长,就会事过境迁,错过机会。

针对一篇课文的仿写练习完成以后,学生最关心自己仿写的最佳时间是交作业后的三天内,这时期内,他们对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要求和习作内容印象较深,期待老师的评价和指点。教师抓住这最佳时期,信息反馈得越快,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及时改正错误,及时巩固成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否则,错过这一时期,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期待逐渐淡化,对老师的批改劳动满不在乎,只瞅瞅分数就塞进课桌。老师的批改成了出力不领情的无效劳动。因此学生每次习作后,应该在三天内把学生的习作通览一遍,作好整理记录,选好典型,重点讲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节选自习作文本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十月
名家写夏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