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途径
2015-08-15苗辉
苗 辉
目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内容来说,识字教学的范围受限于教材,没能拓宽识字途径。在方法上,没有将识字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采用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方法
兴趣对于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境,置身于主题场景,一颗颗童心被牵动,学生才能真正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发展。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来说,识字的强烈欲望才刚刚开始,一切还颇具新鲜感。因此,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汉字时刻保持新鲜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首先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识字活动。
插图识字法。在小学初级阶段,课文中会带有各种插图。插图鲜艳动感、生动形象,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识字的开始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来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如“手”字,在课本中是出现了一幅甲骨文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手”字包含了五个手指,这对于学生记忆是很有帮助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月、虫、足、马、日、耳”等汉字。
游戏识字法。针对低龄儿童好动的特性,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识字的方面。这种方式能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会产生溜号的情况。将猜字谜、风车转转、找朋友等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口诀识字法。将生字、难字编成口诀无疑将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例如“树”字可以编成“村里的树木排排站”,“朋”字可以编成“两个月亮做朋友”,“念”字可以编为“今天开始,用心念书”。
故事识字法。将儿童的想象力糅合到识字教学中,通过揭示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将死板抽象的汉字编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这无疑将优化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金”字时,我说“有个人他姓王,兜里装了两块糖”,这个字就是金子的“金”。这样当学生接触到这个生字时,就能马上回想起它的发音。
二、在生活中识字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识字变成一种充满了声音、形象、旋律的生活情境的时候,读写对于儿童来说才会变得比较轻松。”课堂教学不应该成为儿童识字教学的唯一形式。在生活中拓展识字渠道,创造识字氛围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正如《课标》中说的那样:“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应该将生活中的各种书籍、电视上出现的生字、家用电器的牌子、生活用品包装上的文字都作为儿童识字的来源,给儿童接触大量生字的机会,这对于增加识字量是很有帮助的。
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错别字,例如店铺的招牌、广告语中经常会出现繁体字、别字、不规范的简体字,这些都需要家长进行及时的指正,让儿童学习到准确的汉字。
三、在阅读中识字
儿童在识字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问题,因此,反复阅读这些生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将汉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巩固,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有趣的儿歌和故事,如果在识字教学中能对学生课外图书的阅读加以引导,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对巩固汉语教学也是有帮助的。心理学认为,阅读不应该被动接受,而应该成为一种主动接受的过程。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大量的阅读课程,把识字由课堂扩展到课外,这样既有效的巩固了课堂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学生在走出书本的同时,既发展了语言又丰富了词汇。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识字的巩固手段。实现学生提前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谐、快速、整体发展。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艰巨,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体系,学生的识字量和识字效率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