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善讲 培养能力——浅谈农村小学生说话训练的基本途径
2015-08-15魏钢君
魏钢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在语文教学中,以发展儿童语言为主线,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识文字、听说先行,带动阅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我国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说话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总体来说,可以用“不尽人意”来概括。
一、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说话现状
农村小学生说话腼腆、胆小,虽然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已经掌握了一些口头词汇、语句,但却夹杂着不少方言、土语,词汇表意不明,语序不符合规范,不能用规范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学校对小学生的说话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限于师资条件,在说话能力的培养上缺乏研究和创新;二是由农村的具体环境所决定,使学校教育与农村社会不能密切地有机结合。
智利诗人聂鲁达有一句名言,值得我们深思,他说:“给生命以生命的就是话语。”因此,要培养21 世纪接班人,就必须重视说话训练,使学生的说话能力既能达到教学要求,又能符合创新型人才的标准,为今后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笔者亲身经历,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话训练,才能逐步扭转说话训练的不良局面,使学生思维正确化、说话规范化,真正成为能说善道、敢思好学的人才。
二、说话训练的基本途径
1.培养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对一年级学生,上好第一堂课是关键,利用入学教学的第一课,先向他们作自我介绍,并表示乐意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学生在听了老师的介绍后,初步了解老师,缩短了心理的距离,消除了一些心理障碍。此后,教师再引导启发学生做自我介绍,学生们争相发言,说话兴致很高。这时,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使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与老师交朋友,相互了解,很是开心。另外,我经常组织学生收听广播录音,随后,学着说一说,学生们对此兴趣颇浓,想说的欲望也大增。
当然,这里所说的“第一课堂”是指老师开始接触学生时而言的。事实上,对整个低年级阶段说话训练就要牢牢抓住“培养兴趣”这点着手,只有如此,学生才有持久的说话动力,这是因为,小学低段正是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
印度的狼孩事件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到17岁,说话能力尚不及二、三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是由于狼孩错过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说话训练的黄金时代,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将这一环节抓好抓实,教师应有计划地由浅入深地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准确、健康、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使儿童的说话能力大大地提高。
2.方法多样,引导孩子愿意说话
希腊有谚语说:“语言是智慧的钥匙,真理的武器。”这句话的意思把一个人的说话能力提得多么崇高。因此,我们国家的教育,更要从小培养孩子有良好的说话能力,以便今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和启发孩子爱说话、好说话,把话说的优美而又合理。为此,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抓住“主阵地”鼓励多说话。课堂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阵地”。学生常常有想说的欲望,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说话的具体指导,使他们掌握说的要领,说话得体,有声有色。一年级教材最大的优点是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这些都为我们进行说话训练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看画面,发挥想象编故事,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课文内容编出一个个稚气可爱的小故事。另外,教材每单元都有一篇听说训练,这是说话训练的最好教材,我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问题、句式,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在此基础上,我还进一步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图意说几句话。在教《油菜花开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顺序说:“什么时候,谁和谁干什么,弟弟怎样,姐姐又怎么说?”再让学生看图,发挥想象说几句话,在说的基础上,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画面写下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又与书面表达接轨。
寓说于乐,让学生敢说话。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必须结合组织课外活动来展开。这种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的以训练说话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拓展和提高。通过活动、游戏、比赛让学生说说活动过程,由于学生亲自参加,说起来会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比如在春天的时候,我带学生们去野外走一走,看一看,并在空田里做游戏。回校后,每人静想5 分钟,把刚才的经历通过小组形式汇报,由于给他们创造了说话的有利条件,所以都说得有条有理。这样,既养成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索的好习惯,又训练了学生有条有理的说话能力。平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注意留心观察气候物象,新人新事,然后说话训练。
由于有了说话的材料,掌握了说话的方法,心理障碍就不存在了。学生对说话发生了兴趣,教师又以多种方式进行辅导,自然有话可说,也有话敢说,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不断的进步。这样,语言使思维活跃,思维又使语言得到升华。
接近小学生,随时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指导学生说话,还应该具有随机性,老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接近学生,学生往往敢想敢说,把心理话往往都能以组织词句来表达,教师应随机进行说话训练和指导,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往往会有很多事与老师说,老师应带着母爱般的慈祥和亲切,友善的微笑,让孩子们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增强说话的能力。
家长搞配合,助学生多说话。家校配合才能提高说话能力,在说话训练中,坚持凡说必评,先说后评,促进学生的说话能力向高层次发展。除了对学校里的说话训练进行评价外,每天在家里也练说一段话,可以说看到或做到的事,也可以说学习心得,让家长做听众,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觉得说话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后来却渐渐养成了习惯,提高了有条理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
总之,对于小学生而言,要从低年级段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认真而严格的说话训练,使他们在充满乐趣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因此,说话训练是非常基本的德育与智育的训练方法,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说话训练,更不能把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训练置于一旁而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