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让语文课焕发美丽动人的容颜

2015-08-15张秀华

语文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张秀华

课堂是一个激情洋溢的大舞台,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情感去迸发学生生命的激情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点燃自己的情感,那语文课堂肯定会像一池吹皱的春水。

一、课堂因老师的激情而精彩

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觉得自己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自己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在学生们汇报“爸爸是怎样一个人”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博学多识、渴望和平、爱自己的家庭,而又坚定自信的一个人。”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一组画面:在低沉的哀乐中,维和战士抬着钉着蓝盔的灵柩缓缓走来……看着这一幕幕画面,伴着催人泪下的音乐,于是我用富有感情的话语诵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在低沉的音乐渲染下,听着老师动情的诵读,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整个教室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哀气氛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眼圈红红的,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此时抓住契机,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渲染气氛:“我再也看不到爸爸那潇洒的身影,听不到那声声叮咛。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

二、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生动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高效课堂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中的一切活动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出发,要求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课堂因他们的主动参与而熠熠生辉。

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有深度的问题,令课堂达到高潮。“老师,为什么说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呢?”“为什么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呢?”“为什么安静是一个盲童,还抬头张望呢?”一个个直奔文章主题的问题被孩子们一一提出,经过一番激烈的小组讨论,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来给他补充……”“我们小组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回答……”“我觉得他的语速有些快,我来给大家读一读……”学生们你争我抢,纷纷表述自己的见解。课堂成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平台,生生辩论的舞台。这是我最渴望的课堂——学生们的积极主动参与,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活而不乱。

课堂最大的成功是看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三、课堂因内容的拓展而升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讲完《触摸春天》一课,恰如其分的拓展让我记忆犹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一个盲女孩,带着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谁还创造出了自己的缤纷世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各抒己见,于是老师相机出示了千手观音、张海迪、桑兰的图片。学生们看到后,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于是我趁势点拨:“他们都是一些残疾人,但是,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我们呢?”毋庸多言,由于老师不失时机的拓展,此时此刻,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一定播下了多彩的种子。课堂因老师恰如其分的拓展而升华。

语文阅读教学的使命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然后走出文本,走向更广泛的阅读空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授人以渔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

四、课堂因语言的品读而美丽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这一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引导学生去品读、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没有了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感悟,缺少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就缺少了浓浓的语文味。

记得支玉恒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姓语,阅读姓读”。的确,语文教学就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反复咀嚼文本,读出个性,读出感悟,读出语文课堂的魅力。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能够引导学生尽情地走进文本,去细细地感悟和品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悟,读出精彩,那样的语文课堂就会焕发美丽动人的容颜。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