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小学语文课堂的精彩
2015-08-15赵翠莲
赵翠莲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考和学习都是从质疑开始的,知识的获取依赖于疑问的产生,只有心中有疑问,才能真正深入探索,才能真正深入学习,这样才能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那么,如何通过老师的设问和学生的疑问绽放小学语文课堂的精彩呢?
一、以启示法进行提问
启示提问法指的是通过铺垫启发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方法。在进行某问题的讲解时,不直面讲授,而是先进行侧面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思考,最终悟出该道理。常用的启示法提问主要有以古喻今、虚实结合、正误互导、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等。
比如在导入《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进行如下问题设置:有一天,李白在河边见到一位老人正在拿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他就上前问道:“您磨这个铁杵做什么呢?”老人跟他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针。”于是李白就悟出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深刻道理。后来李白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名扬天下的大诗人。这个故事大家可能听过,它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有些类似,课文中列举了三位名人,他们有着相同的成功秘诀,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种前后启示的提问方法,既能启发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新问题,通过前后类比的启示型提问,让学生做到了温故知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架,真正关心和关爱学生,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轻松和愉悦的学习状态,此时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再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黄鹤楼送别》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阶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提问起来也比较轻松,比如,有的学生提问:“李白为什么不跟孟浩然一起走呢?”还有的学生提问:“送别孟浩然之后,李白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呢?”尽管学生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但是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质疑勇气,这是值得嘉奖的。同时,还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做出质疑示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再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师恩难忘》时,不要急于让学生提问,而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根据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对课文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此时,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对田老师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给学生质疑思考时间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引导,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要在课堂中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实际上,当学生将一个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时,他就已经对这个问题明白了一半了。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思考,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犯错,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继续质疑,为拓展学生思维奠定基础。比如,合作讨论、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促使学生自主释疑:
一是通过自主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对于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从中探寻答案;二是将问题分类,通过集体合作探究加以解决。教师应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引导学生集体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三是通过教师点拨和引导,自主释疑。针对学生提出的比较有深度的问题,通过简单阅读文章是难以解决的,所以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反复品味与思考,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尝试着自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在大海中永生是什么意思?”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教材本质,体会“邓爷爷永远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的内涵。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要灵活变通,推陈出新,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一定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