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视野拓展策略
2015-08-15万小剑
万小剑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儿童,只有结合儿童的特点,抓住儿童的真正需要,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适应儿童需要的问题,为此需要思考拓展儿童语文视野的教学策略。
一、教科学的语文
用科学一词来形容语文好像有点不妥,因为语文原本是需要感悟和品味的,而科学则需要理性和精确。看似二者毫无联系,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需要精确与科学,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意义。一名学生连一个比喻句都写不好,深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学缺乏精确性和科学性而致。只有本着科学的态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真正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引导学生认识教材的真面目,并且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提高鉴赏能力。
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被删减,孰不知这将会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比如教材中老舍的文章《草原》,经过删减之后的文章刚开始阅读时就能够感受到读者笔下的草原是美的,但是后文却突然出现了一句“并不茫茫”。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只看删减后的文章前后文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如果查看作者的原文就会发现作者开头就已经给出了铺垫:“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联系上下文就会猛然发现,原来作者后边的这句话表达的是这种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到科学、精确,否则就会很容易产生误解。教科学的语文,能够引导儿童感知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游戏的语文
通常完成一堂课之后,大多数的教师会想:这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教学设计完成的,很成功。却很少有教师反思:这堂课学生学得快乐吗?课堂学习氛围愉快吗?学生喜欢我讲课的方式吗?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一堂需要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在一体的,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吸收到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仅仅是程式化的教学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为儿童创设一种自由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儿童才能完全融入其中,这是儿童获取生活经验和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比如,在教学课堂中融入儿歌、儿诗、童话或者是寓言等多种体裁形式,然后恰当地将这些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儿童分成小组,然后设定游戏规则,以小组之间交互比赛的方式,最终最受欢迎的一组教师要奖励小红花或者糖果等。通过教游戏的语文,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交际能力,而且在比赛的过程中儿童也会得到一定的成长和发展。
三、教自由的语文
教自由的语文实际上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够处于愉快的氛围中。经过调查发现,将儿童置于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空间下更加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智。
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往往会问:“是这样吗?对不对?”实际上着这样很容易使学生符合教师,束缚住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方式应该是教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由进行构思并且说出理由,然后教师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整个课堂氛围也会变得很活跃而又轻松。
四、教实用的语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于突破“陈述性知识”的常规教学方式,依然是课文背诵加大量的习题练习,根本就没有给儿童感知语文的乐趣提供机会和时间。教学内容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教学方式,儿童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教师应该从儿童特点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乐趣。
教有用的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到语文知识。比如,在学习《恐龙》这篇课文时,教师请一位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和介绍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恐龙。一名学生回答:“我喜欢恐龙,它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而且它每踏一步就会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然后教师采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这个句子:“雷龙是一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出一步就会发出一声轰响。”学生回答前一句表达的比较好,因为会更加形象地描绘出雷龙的“庞大”。教有用的语文不是让学生详细了解恐龙的知识,而是通过比较和打比方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会造句和布局谋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