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感悟漫谈

2015-08-15许继民

语文天地 2015年36期
关键词:大树小草笔者

许继民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自主感悟,学生的自主感悟,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该怎样抓好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感悟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相关思考。

一、自主感悟需学生认真阅读文本

小学生所阅读的教材文本一般都显得比较短小和简单,这应当说是比较切合小学生阅读实际的。但从平时的阅读教学实际看,小学生真正认真阅读的地方还不是很多,认真阅读的可能性当然也不是很大。这就从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小学生阅读质量肯定不高,因为小学生的阅读都不是自己去阅读感悟的。对此,必须尽力提倡认真阅读。

何谓认真阅读?就笔者平时的感觉,当是正确而又流利且有感情的阅读。但很多阅读课堂却忽略了学生的认真阅读,多半是草率行事,还没有让学生真正阅读,便马上进入所谓的感悟阶段。从学生所感悟的情形看,往往都不是什么自主性的感悟,教师出一点阅读感悟的填空题,而且大多是根据一些语文内容所出的按课文内容填空之类的东西,看起来学生可以机械地填出来,可那根本不是什么阅读感悟。这样的填空做得越多,对学生的影响则会越深。因为小学生从小就会这样去思考:原来阅读感悟就是这样。所以,面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阅读感悟,学生总以为就是去填填课文内容。因此,填起空来尽是些乱七八糟的内容。

二、自主感悟需学生切实理解文本

切实理解文本看起来像是个题外话,小学生不是切切实实地理解文本,怎么可能去自主感悟?小学生既然能够感悟教材文本内容,那肯定就已经切实理解了文本内容。这命题和推理正确与否,我们无需思考,但其正面意义是肯定的,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文本,自主感悟就比较可靠,反之就不现实。

譬如《小草和大树》,学生的阅读感悟当是: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有着精彩的人生。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上介入教材文本,整体上介入文本。学生初步介入文本时,学生便感到:小草和大树,是文章的题目,但文章却不是写小草和大树,可小草和大树的关系就是文章当中所写的这些关系。这样的阅读表现也太浮于表面了吧,于是还让学生去整体阅读感知,小学生虽然还小,但他们的悟性很高,有的提高得很快。当学生再次介入教材文本时,学生们便比较清晰地看到,作品中的主人翁在获取成功的路上,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是在极度困难前提下的付出,他们坚持学习和写作的精神比较伟大,也是那样的光彩照人。当每个学生进入如此意义上的阅读境界时,学生的感悟也显得比较到位,这种感悟说明了什么?应当就是学生的自主性感悟。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你如果让学生去自主阅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三、自主感悟需学生创新关注文本

我们还记得这样的故事,老师问:“冰雪融化后是什么?”按照正常的回答当然就是春天,有学生回答是春天,对这样的回答,有人认为是创新创造,也有人认为具有很高的情商。我们无法对比去予以阐释,可有一点给笔者以启迪,那就是没有一定的思考和感悟是不可能回答得如此精彩的。所以,让学生在自主意义上去感悟教材文本内容,需要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关注文本。平时的阅读教学,我们会经常听到老师去问谁有不同看法,实际上这就是在了解学生还有没有创新感悟。

笔者以为,这是课堂教学上的画蛇添足,因为你的学生有创新感悟,已经会滔滔不绝地表述了,这样的问是多余的。与其这样去问,毋宁把工作做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创新关注文本的具体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大都是形象思维,我们总有这样的感觉,形象思维没有创新感悟之处,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小学生也需要我们去引领他们多进行一些发散性的思维,人们对一些叙事性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特征有多种理解,小学生肯定也有小学生的思想,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我们则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主。让学生也能够初步尝试着简单的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小学生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了,他们也肯定会有着意外的发现,甚至完全可能就是我们成人还没有能够发现的,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所发现不到的,这应当就是小学生阅读所呈现出来的一道风景线。

猜你喜欢

大树小草笔者
小草的烦恼
小草受伤了
牛小草的牛
大树的日常
小草也会疼
大树
千奇百怪的大树
大树的梦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