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三个方法

2015-08-15朱小晶

语文天地 2015年36期
关键词:黄继光课文情境

朱小晶

情感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不断强化学习动机,丰富情感内容,促进思维活动和理性认识,最终推进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情感教育依赖于优化的情境,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就以情感教育为鲜明特征,强调学生运用情感,开发学生情感资源,通过情感的操练、培养和发散,创设出一个充满智慧、蕴含美感、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感知、情感、现象、思维等心理功能整体发展,以及潜能的发挥。我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经常借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以爱动情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第四层次的需要是涉及人的情感方面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受的“人”,同样存在着情感的需要。毫无疑问,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献给学生一颗纯真的爱心,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依赖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能力和技巧,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

当教师以亲切和关注的目光看待学生时,学生也会敏锐地感受到教师的喜爱和信任,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缄默不答或声音很小,究其原因不外是胆小,怕说错,或不会答。我就用期待的目光注视他,并鼓励他:“别怕,有老师帮助你。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说出来。”结果,这些学生往往能正确地回答出问题。

二、以情激情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教学时,教师还应全身心地投入,创设浓郁的情感色彩。以强烈的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感情,拨动其心弦,促使它发出最动听的心声。

《黄继光》这篇课文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消灭敌人的一个火力点,争取战斗的胜利,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迹。颂扬了黄继光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教学中可采取读中悟情的方法。学生一开始读的时候,平淡无味。我并没有放弃,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体会。我又进行了范读,由于我在备课时,受到黄继光精神的感染,在读到“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了在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膀、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情境,我的眼前浮现出那炮火连灭的阵地,黄继光想到自己的责任,想到战斗的胜利,想到祖国人民,想到朝鲜人民……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令我感动。我的声音哽咽了,眼睛湿润了。我的“情”与作者的“情”交融相通,学生的情感也被老师激发,眼眶里也噙着热泪。学生听着我动情地朗渎,受到我的感染,也不由自主地有感情地跟读起来。

此时,已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和老师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和丰动性,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并滋生出和教师心心相印的美好情感。

三、以美陶情

美感是以感性形式呈现出来的,只有充分地感知它,才能把握和欣赏它。课文中蕴含着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要想让学生感受到美、体会到美,就应通过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绘,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等手段,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鲜明地展示教学内容的美,强化学生的感知。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海里美丽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并配上旋律优美的乐曲,加上老师动情的描绘,顿时就把海里美妙的景象再现出来。此情此景,令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到强烈的刺激。学生由此感悟到真切而空灵的形象,品味到美感,萌发出热爱西沙群岛,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最真挚的,他们容易受感染和熏陶。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并通过语言艺术去表达情感,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猜你喜欢

黄继光课文情境
黄继光烈士纪念馆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动作中的爱国精神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致敬英雄黄继光
背课文的小偷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