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有感情的识字写字
2015-08-15蔡素娟
蔡素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地把握“识字和写字”的学习目标,对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意义。
一、识字写字的情感因素
学习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为什么还要谈感情呢?我认为,交际工具是为人所用,使用它的人有感情,而语言文字的本身是一种文化,汉字同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识字写字同样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课标》也在不同学段对识字写字教学加强了情感态度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写的愿望。”第二学段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学段中还分别提出:“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体会汉字的韵味美。”
写字要美观,要和做人一样堂堂正正。但美观的前提是正确规范。因此,“正确规范”是“美观”不可缺少的准备条件。如何引导学生记住每个字形,将它们写正确、规范呢?我想,利用生活,创设情景,带有感情地识字写字不失为一剂良方。记得青年教师王晓红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其中有一个生字:“惩”,联系课文内容,她是这样处理的。
一撇为愤,一撇为怒,一竖为恨,公正何在?我们只有把对洋人的恨,对妇女的同情埋在心里!
回味课文内容,再细细品味这个字的处理方法,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绝。一个“惩”字的教学,既让学生掌握了这个字的写法,又让学生领悟到了文章的内容,触摸到作者的思想火花,还让学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何止是一箭双雕。一个“惩”字本无意,但经教者这么一琢磨,却大有深意,把国人对弱者的同情,对欺压者的愤恨之情尽情倾泻出来,令人回味无穷。一个“惩”字也让我得益颇多。教师将情感融入写字教学之中,巧妙地设置一种氛围,创设一种情境,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字,并在写字时尽情投入自己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识字写字例析
受其启发,我在教学生字时也喜欢引领学生在情感的长河中遨游,这样不仅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还降低学生写错别字的机率。比如,“春天”的“春”这个字,不少学生爱将下部的“日”写成“目”,一旦养成习惯,很难纠正过来。在教学这个字时,我这样设计:“一阵东风吹来,又一阵东风吹来,三阵东风吹过,柳树发芽了,枝条随风飘摆,太阳笑了,暖暖地照着我们,春天来了!”孩子们进入创设的情境中,只觉得春风拂面,阳光满怀。学生对识记这个字充满兴趣,投入情感,再写这个字时想错都很难。
这种根据字的特点设置情境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随处可见。记得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学“蚯蚓”一词,这样引导。
一只小虫子钻在土堆(丘)中,小虫子爬出来,它怎么走的呀,它的身子一曲又一伸,就走动起来了,这就是“蚯蚓”。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真的有一只小蚯蚓在面前蠕动,“蚯蚓”一词的写法在孩子们心里扎了根。可见,情景创设对识字写字教学独具魅力,低年级如此,高年级也同样适合。苏教版小语教材五年级《海伦·凯勒》一文,有个生字是“暴躁”的“躁”,学生总是将其与“干燥”的“燥”混淆,有的与“桑树”的“桑”也分不开,无论怎样强调,仍有学生分不清。教学这个字,我这样设计:“爸爸又生气了,又在跺脚,口中还在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我只觉得他不知一张嘴,是两张,哦,不,是三张。他还拿起木棒不知要打谁。爸爸的暴躁脾气真可怕!”学生一听,都乐了。于是,与脾气相关的“躁”字学生就容易记住了。急躁、烦躁、暴躁等,明显是爱跺脚的人的具体表现。创设一种情境,投入一份情感,交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看到汉字,就会觉得它不再是冰冷的生字,而是具有鲜活生命的精灵。学生看到汉字也忍不住要自创一种情境,自导一场简短的小话剧。这样一来,识字写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识写的层面上,它成为了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的沃土,更是写作的小课堂。
这样,学生看到汉字,情感就忍不住流淌,有了识写的欲望。先把字写正确规范,再逐步提升,品味每个汉字的形体之美,真正走进每个汉字的内心,感受它的韵味无穷,魅力无限,将它们写美观,那时,再走进语文课堂,走进识字写字的天空,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风光无限,春意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