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倾听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15-08-15徐建峰
徐建峰
倾听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语文高效课堂离不开倾听态势的形成,我们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思考课堂上倾听态势形成的诸多相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树立榜样是形成倾听能力的基础
无论是自身的课堂教学还是进入他人课堂听课,总发现不少倾听习惯不好的学生。有时我们还会跟那些没有认真倾听的学生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他去回答问题,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弄得学生像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么就是闭口不回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么就是答非所问。试想,我们的小学生为什么答非所问?我觉得,就是我们没有尊重小学生的缘故。倘若我们能够尊重学生,尤其从呵护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并把握好尊重小学生的尺度,那每个学生便可以在尊重教师的理念下,侧耳倾听老师的所有课堂教学语言。
在平时的教学中,从给每个学生以尊重的角度,笔者总是力求自己能够做倾听于学生的榜样,学生在读书,我不但在听,而且也在心里和学生一起津津有味地默读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感悟时,不但在听,而且以诸多空间语言去默默地传递着赞赏的语言,让学生得到情感意义上的鼓励。
二、互动交流是养成倾听习惯的桥梁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根本,探究是必需。形成这样的学习方式,同样需要倾听加以支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架起倾听态势的桥梁:让课堂互动交流。
前段时间听了一位老师执教小学语文六年级的《夹竹桃》一文,毋庸置疑,教者的综合素养很高,整个教学流程也很合理,让我们听课的人啧啧赞叹。这名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拓展,这位老师提问说:“月光下的夹竹桃还会该你带来怎样的幻想呢?”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同学举手,我们都有点焦急。在老师的期待中,终于有一位女生举手了,可是表情仍是愣愣的。此时的执教老师侧着脑袋,面带微笑,继续的鼓励,再加上适时的补充,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的视野从草原到大海、到太空,精彩纷呈。这就是互动交流的魅力。
让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总是畏首畏尾的。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让所有学生都用心去表达,用心去倾听,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尤其是在现在的互动学习小组中,不少学生在小组中处于霸主地位,潜移默化中会让其他学生在小组中失去主动学习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设法让这些学生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整个课堂才会呈现和谐互动的活力。
三、优化表达可以促进倾听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倾听,主要是课堂上的东西让他们没有新鲜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次举手投足都要讲究质量,都要思考其效果,尤其需要考虑表达的艺术。在一次公开课上,著名特级教师孙法根就自己的姓氏作了讲解,并与孙悟空联系上,然后让学生说说孙悟空的能耐,学生说得十分起劲儿。这时,孙法根老师话锋一转,要学生说出与自己同姓的中外名人、伟人,学生的表现也很积极。不一会儿,便从名人、伟人也都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做起这个话题,很自然地引入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堂教学,这就是一种让学生爱听的艺术。
表达的优化还应有让学生敢听的艺术,这不仅仅是艺术,还是一种心态。如果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表达总是咄咄逼人,就会让小学生不想听、不敢听。譬如课堂上会有不少学生的表达牛唇不对马嘴,如果一言以蔽之地否定,不但会打击孩子们的信心,也会让学生不敢听老师的讲解。表达的优化上还应有让学生想听的艺术,这就需要我们所表达的语言具有启发意义。表达的优化上还应有让学生乐听的艺术,我们的阅读感悟应当让学生感到十分愉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否具有一定的幽默感,也是直接决定学生能否理想倾听的因素之一。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比如多元性的评价和激励性的评价理念等等,养成倾听能力还必须在评价上做文章,大凡名师或者课堂教学效率高的老师,课堂堂上都显得十分恢宏大度,不拘泥于学生表达上的细节问题,总在极力搜寻学生表达上的闪光点,让学生都能够听到正面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