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借力 提升效率——谈语文教学中的借力策略

2015-08-15

语文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借力菊花背景

何 驰

借力是一种借助他人力量获得成功的策略。根据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格斗技巧,可以看到借力能够以弱制强,以柔克刚。事实上,借力策略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并且成功的例子举不胜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使用借力策略,可以给学生打开一个突破口,找到其中容易理解和体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借力背景资料,直接切入

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创作背景,并且也集聚有相关的写作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阅读,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还有一些人文背景资料。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还要在教材的背景资料上下功夫,做好各种储备。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带领学生深入作者和课文的情感之中,获得个人的独特体验。实际教学中,往往有教师生硬的灌输课文知识,让学生兴趣缺失,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这就需要丰富课堂内容,向背景资料借力。

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学生了解起来存在着难度,一方面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个人经历比较陌生,另一方面对《故乡》的写作背景所知甚少,因而理解起来容易造成困难。首先,笔者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资料:《故乡》写于1921 年,当时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社会变动——即辛亥革命,当时鲁迅还亲眼目睹了许多国家大事,如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此时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历史,可以了解到张勋和袁世凯的真实嘴脸,进一步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时代背景,从而理解鲁迅写作时期的心理背景。其次,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处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家想一想,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军阀卖国贼夺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失败,对于农民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学生根据背景资料,获得了认知,并能够从《故乡》中的描写里看到,农民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通过背景资料的引导,学生对鲁迅的人生经历有了大概的了解,对其作品也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从而主动去深入课文并从中获得灵感,这是非常有效的借力。

二、借力学生误区,加强体验

学生的错误也是一个有效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能够借力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上的误区,由此导入新的课堂教学内容,使其获得深刻的体验。

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笔者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次阅读之后的感觉,学生认为,这篇文章三次写到了菊花、牡丹和莲这三种花,但前两次的顺序依次是菊花、牡丹、莲,而第三次却变为菊花、莲和牡丹,作者的思路有些混乱。此时笔者进行了分析,并借助学生的这个认知展开了课堂教学:先让学生解读一下菊花、牡丹、莲的文化内涵。菊花代表着坚强,傲霜的菊花,而牡丹代表着雍容华贵,而莲则代表了高洁,出淤泥而不染。这三种不同的花是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价值取向,此时学生抓住文中的“独”、“宜”的字眼,反复诵读课文,获得了自己的感受,明白了作者之所以改变了位置,是为了讽刺世人追名逐利,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对学生经验的借力,课堂突破了难点,也有效缓解了尴尬的气氛,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体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借力同类题材,提升效率

在语文学习中,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比较法。这种同类比较法,其实就是一种借力同类题材的有效策略。根据课文进行同类题材的研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艺术特色,并且把握和理解文本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如在教学文言课文《石壕吏》时,为了把握文章的风格,笔者借力于之前学过的《清平乐·村居》。这两篇作品的题材相同,都写了古代的一个家庭,都有一对老夫妇和三个儿子。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清平乐·村居》里的老妇人和老翁“醉里吴音相媚好”,卿卿我我一派恩爱,家庭多么幸福美满;而《石壕吏》中的老翁却急慌慌地要翻墙离开,老婆婆则要“犹得备晨炊”;《清平乐·村居》里的三个儿子在村头村尾一个“锄豆溪东”,一个“卧剥莲蓬”,一个“正织鸡笼”;而《石壕吏》中的三个儿子,两个“新战死”,一个“且偷生”,从这两部作品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两个家庭一个幸福美满,一个悲惨凄凉。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深刻理解了杜甫在文本中所蕴含的苦痛,以及他内心的呐喊,这样的呐喊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四、借力生活经验,开阔视野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而后获得提升,最终实现了艺术和生活的高度融合。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也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会根据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文本内容做不由自主地对照,这正是建立课堂学习的一个有效通道。课文中的生活虽然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一段距离,但由于教师的桥梁作用,将会使其获得链接,从而为学生打开一个开阔的视野。

如笔者在参加课堂大赛时选讲毕淑敏的作品《提醒幸福》一文时,就借力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打开了课堂教学的局面:先让学生理解文中的一句话(读出自己)。什么叫读出自己呢?笔者从自己的体验入手,告诉学生,笔者每天上班都要走一个小时,每天都要听一首最近流行的歌曲,这样反复听了很多首歌曲之后,笔者就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听到了什么?笔者从中在感受从前的快乐,在感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怀念从前的生活。这样笔者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好好活着,而且还能够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这就是一种幸福。但是笔者同时又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读了一些自然科学的书籍,像物理、化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笔者从不熟悉到渐渐有些问题,这个历程让笔者发现自己所知甚少,需要加强学习,这个时候,笔者其实还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不再像从前那样浪费时间。

通过笔者的讲述和抛砖引玉,学生体会到了文中所点明的主旨“认识自己”,从而获得了认知自己的一种泛型,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也有了投入其中自省自我的能力。另外,在对文本的字词推敲方面,笔者也做了自我生活体验,学生由此获得启发,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像对“幸福”这个字眼的理解,有的认为能够每天按时上学就是幸福,有的认为身体健康,有同学、朋友就是幸福,每个人有不同的体验,就有不同的对幸福的解读。总之,借力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将为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借力菊花背景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菊花赞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竭力与借力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