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点导读

2015-08-15郑松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36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西餐王蒙

郑松梅

美点赏析

作家王蒙可以说是“文坛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是综合的,不单是小说方面,还有杂文随笔等。《中餐与西餐》正是其中言近旨远,颇具可读性的一篇。

作者以《中餐与西餐》作为标题,简洁明了地交待了写作对象,微妙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心。开篇借莫言、华裔美女作家、王蒙本人、领导同志等四位人物,引出“中餐与西餐”的话题,颇有趣味性,更将其上升到中华餐艺“具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的高度,引起读者的思考。

全篇巧妙地运用对比,从食物的加工、摆盘、色香味、食用的方便性及适用人群来突出中西餐各自的特点,揭示了中西餐的不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学色彩,给人以丰富想象,耐人寻味。比如文章中所说的“中国餐饮比较强调深加工”,“西餐走的是明快与坦荡的路数”,两者对比强调了“中餐的烹调使食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西餐“即使放在一起,也各自保持着不同的、应有的形体与色泽”,在对比中突出了中餐“一元化”的整体特点和西餐“多元”的个性特点。另外“中餐重感官印象,适当用阴阳寒热的理论调节一下全局的养生效果,西餐则用较科学的理论调配营养成分”,对比中说明了中西餐各自具有“养生”“营养”的优点。在美国的消费市场,相比较法餐、意餐而言,中餐排第三,这一对比直接点明了中餐“口味重,用油多,污染重”的缺点及“奶制品与甜品都是弱项”的不足。读者随其文脉,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中餐与西餐特点的培训,并且在对比中进一步思考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王蒙用他一贯幽默生动的语言,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西餐馆的杯盘大战,各色刀叉勺匙,上上下下,摆来耍去,也壮声威”,调侃之余,作者的语言功力可见一斑。

难点指津

《中餐与西餐》一文,由餐饮文化的不同,引出中西文化差异的话题,进而阐发出中西文化应该交流融合、兼容并包的观点。

舒婷说:“心境、心态的差异,犹如不同程度的光,折射在山水上,衍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来。”看山水如此,看饮食亦如此,要体察其折射的文化。餐饮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与饥,满足生理需求,它往往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等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底蕴,从而折射出了更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中餐注重细火慢温,把菜肴做得精细,以香诱食欲为特征,以调和五味为根本,以色彩艺术为精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求色香味形俱佳。这正显现出中华文化强调混一,浑一,定于一,一元化,强调整体的特点。

西餐用较科学的理论调配营养成分,更重视食用的方便,在营销手段方面多样而高明,比如提供儿童游戏设备,提供变形金刚玩偶或小画有关物品,还由于为儿童老人提供甜咸适度,软硬适口易于消化的食品因而备受国人的青睐。这正显现出西方文化强调具体,强调多元,强调个性与区别划分的特点。

但是,没有一样事物是完美的,东方的“浑一”如何与西方的“多元”共生共荣呢?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引用这句话,正是告诉我们,餐饮不单是满足口腹之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美学命题。美,作为餐饮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是存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只有深刻理解了中西饮食文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西文化。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于它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我们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们欣赏中西文化之美的同时不应“关上门自我陶醉”。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碰撞中,应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息的生命力。

近期,王蒙推出他的首部贴近现实的哲思录《这个社会会更好吗?王蒙哲思录》,也颇值得青年学生一读。

考点训练

1.结合全文内容和自身的体验,谈谈你喜欢中餐或西餐的理由。

2.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各其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内涵。

附:参考答案

1.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清楚,自圆其说即可。

2.参考“难点指津”。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西餐王蒙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OF三谷西餐酒吧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吃西餐
浅析王蒙山水画苍润繁密的艺术之美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还原与真相
——读温奉桥新著《王蒙文艺思想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