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至 三点导读

2015-08-15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节令城里人麦子

田 甜

美点赏析

这篇散文以夏至这个普通的节气为切入点,由一个节气展开联想,进而深入到精神层面,以小见大,反映了在现代工业的影响下,城市里的人们对于夏至日渐淡忘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道出了作者对现代人对故乡日趋淡漠的深深忧虑。

(一) 寓意美。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节气,顾名思义,就是“夏天到了”,读起来给人一种古典美。它的特点正如文章所说“干脆利落”,它来势凶猛,富有生机,所有的生命至此以后才会变得鲜活明亮起来。夏至对于乡村来说,就像一位热情奔放的小伙子,浑身充满干劲儿,它意味着忙碌,意味着收获,意味着喜悦,因此夏至降临,作者就自然想到故乡,“夏至应该是属于故乡的节令,只有在故乡遇见才有特殊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乡村独有的,在城市里是体会不到的,因为城里人在空调强大的威力遮盖下丧失了对季节感知的能力。因此,夏至在本文就成了乡愁的一个载体,成为故乡的一种符号。

(二) 语言美。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用词生动准确,富有美感。“就像钢琴,它的属性与气场庞大得让人难以用唯一的情感去填补”,运用比喻,写出了夏至的震慑力,它的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它有一种古典的光芒质感,具备磁场效应,像麦场上男人扬起的林盖(打麦子的工具),而‘夏天来了’之于大多数城里人,则是一种开放的抒情文本,蝉或跳蚤都将登场,如同大街上飘飞的长裙与短带”,运用比喻,将“夏至”与“夏天来了”给人的感觉进行比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夏至的强大力量。对于乡村来说,夏至有极大的吸引力,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号角一样,引导着乡亲去耕作,去收割,它带给人的震撼力是巨大的。而对于城里人,“夏天来了”给人一种惊叹感,意味着天气逐渐变热,它与农作无关。“桃子、杏子、杨梅、枇杷等水果的轮番亮相,它们恰如其分的出场与转基因无关,茄子、青椒、胡豆、黄瓜等鲜菜也会在这时抢着上桌”,运用拟人,描绘了夏至水果蔬菜热闹登场,大获丰收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夏至降临,你在想些什么?除了自然万物,我还能想到哪些与夏至相关的人事?”运用设问,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似与读者对话,第二句自然引入下文。此外,引用苏轼的词加强了文章的古典韵味。

难点指津

本文的难点在于主题。文章由父亲的夏至写起,进而写到故乡的夏至,再写远离乡村来到城市的人渐渐淡忘了夏至,夏至就是故乡的一个符号,因此才有了主旨句“夏至应该是属于故乡的节令,只有在故乡遇见才有特殊的感受”。夏至是乡愁,是乡亲们对土地依偎地眷恋,只有在故乡,夏至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人们对于夏至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连接夏至与故乡的载体则是文中的具体物象“黄历书”“农具”“蚕茧”“干酥麦子”等,由于有了这些鲜活的东西,夏至也就变得形象可感了。除此以外,作者还运用对比,将城市和乡村的夏至进行比较,乡村的夏至是可触看感的,是热闹的,而夏至于城市,只剩下死板的物质。最后一段,作者似不经意地想到故乡的一个少女,她姓夏,她是夏至出走的,如今故乡荒芜,而她在异乡的城市已渐渐习惯,对故乡早已疏离了,表现了作者对此种现状的深深忧虑。

考点训练

1.作者为什么说“夏至应该是属于故乡的节令,只有在故乡遇见才有特殊的感受”?

2.请指出“它有一种古典的光芒质感,具备磁场效应,像麦场上男人扬起的林盖(打麦子的工具),而‘夏天来了’之于大多数城里人,则是一种开放的抒情文本,蝉或跳蚤都将登场,如同大街上飘之的长裙与短带”这段话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探讨本文的写作意图。

附:参考答案

见“美点赏析”和“难点指津”。

猜你喜欢

节令城里人麦子
麦子熟了
立 秋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五月节令百草之艾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
麦子的回忆
正月节令百草之柏叶
城里人
在全球,每两个人中就一个“城里人”
廿四节令鼓队震响华大20年
麦子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