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姚县中药材产业探讨
2015-08-15郭乔仪鲁菊芬王洪丽张凤梅
郭乔仪,鲁菊芬,王洪丽,张凤梅
(云南省楚雄农业学校,云南 楚雄 675000)
大姚县是云南有名的“彝药之乡”,有60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继核桃、蚕桑、花椒等产业之后发展的又一重要特色优势产业。
1 发展现状
1.1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为推动大姚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县政府在“十一五”期间作出了打造中药材产业的规划,采取引种、试种、连户种、培植龙头企业等形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将大姚县建设成全省著名的彝药之乡,以大姚金碧制药厂为龙头,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中药材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300 hm2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制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把大姚县建设成全州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和重要的中药材市场集散地之一,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根据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加快发展步伐,提出了“七个一”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大姚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县中药材种植的目标和任务。
1.2 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大姚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投入,县财政也加大投入,重点扶持中药材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规模化连片种植、集约化经营连片种植及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对利用林地、山地和农作物间、套种中药材规模连片种植的扶持。连片规模达1.3 hm2以上 (含1.3 hm2),每亩补助40元;对利用好田好地实现规范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连片种植的规模达1.3 hm2以上(含1.3 hm2),每亩补助60元;由中药材种植企业或中药材加工企业牵头,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技术服务,与种植户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33.3 hm2以上,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当年中药材销售收入600万元以上,补助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组织1万元。
1.3 健全考核办法
为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姚县政府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大姚县中药材种植考核办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和乡镇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1.4 扩大种植面积和优化品种结构
2011年以前,大姚县中药材种植保有面积维持在200hm2,到2011年底,全县种植中药材1200hm2,主要推广种植金银花、云木香、续断、桔梗、板蓝根、柴胡、楤木等;2012年种植面积1400 hm2,主要推广石斛、天麻、三七、水杨梅、金银花等;2013年种植面积1530 hm2,重点发展续断、玄参、灯盏花、石斛等;2014年种植规模达2330 hm2,占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的29.2%,主要品种有续断、玄参、灯盏花、金银花、天麻、玛咖、杜仲、药用百合等。经过4年的发展,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品种结构逐渐优化。
2 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知名的中药材品牌,“小”而“散”现象普遍。大姚县中药材种植从面积上看确实发展较快,但从种植种类分析,近3年来种植的中药材中,没有一种属于当地的道地药材,都是根据市场行情引进种植种类。虽然先后引进了云丰、凯宏等中药材种植企业,积极引导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但规模较小,种植面积达到666 hm2以上的极少。续断发展面积虽然达到980 hm2,但多数由药农自主经营,极其分散。二是缺乏合理区划,中药材品质优劣不一。在中药材发展中,普遍追求面积,忽视了中药材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以致种植区域选择不合理,产量低、质量差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中药材产业链短,营销不畅、种植风险大。目前,大姚县还没有饮片加工厂,95%的中药材只能销往外地。营销也主要靠当地几家合作社或个体药商组织收购外调,一旦中药材跌价,除极少部分已签订购销合同的中药材被收购外,大部分中药材无人问津,加大了中药材种植的风险。四是基础设施薄弱,产量不稳定。中药材对环境要求特殊,大部分中药材适宜种植于山区、半山区气候相对冷凉地区。中药材种植区与农作物种植区相比较,由于开发时期短,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不配套,特别是水利条件难于保障,大多靠自然降水解决灌溉问题,产量极不稳定。
3 建议
3.1 打造中药材知名品牌,重视挖掘道地药材资源
1)树立知名品牌是大姚县中药材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户和投资者是从农作物种植业中转变过来,当年种当年收的种植习惯根深蒂固,普遍追求短期效益,种植品种多是一年收获、栽培技术简单的药材,这类药材涨跌的周期性极短,风险最大。一个具有良好药用价值的道地药材是形成规模的基础,也才具有发展的空间和长久的生命力。大姚县迄今暂无知名品牌的中药材品种,严重限制了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从当地挖掘具有良好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品种,打造知名品牌成为推动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途径。没有规模化就无法推动中药材GAP生产,因此挖掘和树立大姚县知名中药材品牌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建立新品种培育和示范基地。珠子参作为大姚县名贵的道地药材,在民间称为钮子七,常作为药膳使用。目前市场需求量大,符合知名中药材品牌打造的条件。但至今在当地没有人工栽培,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足够的种源来发展人工种植,更没有成熟的种植技术,丧失了发展的机遇。总结铁皮石斛、滇重楼等名贵中药材从野生发展到人工种植的历程,之所以能打造成知名品牌,首先是这些中药材资源的缺乏迎来了发展机遇,然后是引种驯化获得充分的种源和驯化中摸索出成熟的种植技术,最后通过示范推广发展起来。云南白药集团在发展滇重楼的过程中遵循这个规律,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从引种驯化到示范推广先后经历了8年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大姚县在发展中药材种植引进外地品种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当地新品种的挖掘和培育,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当地新品种的培育和示范推广上,选准2~3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中药材品种,加大育种基地建设,加强示范推广力度是大姚县中药材发展的长远之计。
3.2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
中药材种植对环境的要求比常规农作物严格,作为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的初级产品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决定着药效,使用中药的目的就在于防病、治病,所以更加重视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国家药典对每一种中药材的含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只有高于规定有效成分含量的药材才是正品,低于规定含量则作为劣品,严格意义上讲是不能作为中药材使用。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低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特别是受气候、土壤影响极大。大姚县由于中药材种植发展时间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中药材种植区划,容易形成只注重面积,忽视质量的问题,如在续断种植中就比较明显,一些低海拔地区大量发展续断种植,当年种植当年开花,品质严重下降,从有效成分分析基本不能入药。百合种植于干旱缺水山区,产量极低,经济收益差,甚至亏本。因此,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种植区划是指导大姚县中药材发展的首要任务。当然,在制定中药材种植区划时要着眼于全县地域。为了加快大姚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应出台了《大姚县中药材种植考核办法》,其目的是充分调动激发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考核办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明显的问题,为完成指标,各乡镇过多地考虑种植面积,忽视了种植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解决的办法还是要从县级层面上全盘规划,根据不同乡镇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宜发展的地区重点规划,加大扶持,不适宜地区不规划。这样也有利于将有限的扶持资金集中投入到基础设施的改造上来,改善大姚县中药材种植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有利于集中管理提高中药材品质。
3.3 拓展营销渠道
目前,大姚县中药材市场主要靠小部分订单药业、个体药商和中药材合作社来销售。各类流通组织与农户的联系松散,订单履约率低、销路不广。为解决大姚县中药材销售不畅的难点,可从延伸产业链和加强信息化两方面入手,中药材产业链主要有 “种植—制药企业”“种植—批发市场”“种植—饮片加工—中药房或中医药”“种植—饮片加工—制药企业”等形式。目前大姚县只有金碧制药厂一家企业,生产能力及所需药材品种有限,对当地药材消耗量小,大部分药材主要以“种植—批发市场”的方式运作,受市场影响大,一旦市场行情不景气,中药材将面临着销售困难的问题。以“种植—饮片加工—中药房或中医药”“种植—饮片加工—制药企业”的产业链形式运作延长产业链。一方面加工的饮片既可进入制药企业,也可进入中药房或中医院,扩大销售渠道缓减中药材种植业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工成饮片可延长贮藏期,还可以利用饮片加工厂的经济实力,应对中药材暂时降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在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时既要加强金碧制药厂升级改造,更要加强中药饮片厂新建工作。大姚县中药材种植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注重县、乡、村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中药材信息网站,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获得多方信息,扩展销售渠道提升销售效率,实现大姚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