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西县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推广
2015-08-15陈际英
陈际英
(维西县农科局农技推广中心,云南 维西 674600)
根据近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统一安排和要求,结合省、州关于各类作物高产创建的文件精神,主要通过实施以新品种推广、地膜、肥料、化除、强化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措施为主体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项目。从2010年起,维西县每年实施二万亩的省部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通过5年的努力,全县玉米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量连续更新,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全县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 项目实施情况
1.1 项目区概况
维西县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辖7乡3镇,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十分明显。2010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8933.33hm2,平均亩产226kg。2010年以来,维西县开始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培训及物资配套等高产措施的落实,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玉米生产的积极性,至2014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9754.67hm2,平均亩产291.9kg。5年间玉米平均亩产从226kg提高到291.9kg,平均亩增产65.9kg,增幅29.2%,为全县的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1.2 项目实施情况
1)实施项目区域。从2010-2014年,维西县每年有二万亩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其中部级一万亩,省级一万亩)。项目任务下达后,县农科局编写实施方案,成立高产创建项目领导小组,确定项目实施地点,每年依次在全县气候条件较好、肥水条件充足的各乡镇开展。通过培育壮苗、定向移栽、地膜栽培、推广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草鼠害防治等系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项目目标。通过设立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动项目区周围及全县玉米增产。产量指标:百亩核心区亩产达到650kg以上,示范片亩产450kg以上。辐射带动区产量比上一年全县平均亩产增加5%以上。
2 技术措施
2.1 选用高产多抗品种
选用适合维西县气候的高产品种,品种的确定由县种子站提供资料,即在上一年通过品比试验获得高产抗病并通过审定的品种。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100%。在大力推广具有抗病性强、耐寒耐旱、丰产性能好品种的基础上,开展平衡施肥、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化学除草、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实现玉米生产高效高产优质低耗,提高单产,增加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2 百亩核心区采用育苗移栽
1)配制营养土。50kg细土拌50kg细厩肥,另加尿素、普钙各5kg混拌均匀。将配制好的营养土放在铺好薄膜的苗床上,以备播种,苗床要选在水源方便的地方。
2)适时播种。3月下旬到4月上旬即可育苗。播种时每穴1粒,干籽播种要立即浇水,播后撒一层碎草、小麦秆或松毛,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持土壤湿润。小苗2~3叶时适时移栽。
3)加强苗床管理。种子出苗后,及时揭去薄膜和其他覆盖物,浇一次水,充分保持土壤湿润。2叶1心时,控水蹲苗,移栽前2d停止浇水,使营养土变硬,便于取苗搬运。
4)适时移栽。2~4叶期适时定向移栽。
2.3 示范区采用覆膜栽培、双行直播
1)整地施肥。精细整地,每亩施1500~2000kg农家肥作底肥。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4月初开始播种。采用双行条栽,每亩栽4000~4500株。
3)盖膜。播种盖土后,用旱地除草剂加适量杀虫剂,按说明比例均匀喷洒在表面,然后立即盖膜。
4)破膜放苗,查膜补破。1叶1心时,选择早上、傍晚、阴天进行放苗,以防烧苗。降雨或大风后,要及时用细土将破裂处盖严。破膜引苗后,用土将四周封好。
5)苗期管理。查苗、补苗、间苗、定苗,摘除分蘖苗。补苗成活后浇一次清粪水。3~4叶期进行定苗,去弱苗、徒长苗、病苗、混杂苗;每亩留苗4000~4500株,紧凑型品种4500~5000株,保证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防治病虫害。
2.4 田间管理和中耕除草
拔节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15cm左右,浅培土;抽雄前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10cm左右,高培土,同时要注意灌溉和排涝。
2.5 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苗期防治地下害虫为害;玉米大喇叭口期(7~9片叶时)喷施一次矮壮素及防灰斑病的药剂。
2.6 适时收晒,妥善贮存
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色层出现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和鼠害。
3 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3.1 亩产量增加
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使全县玉米亩产量从2010年的226kg增加到2014年的291.9kg,平均每亩增产65.9kg,增幅29.2%。
3.2 种植收益增加
全县5年累计实施玉米高产创建7066.67hm2(10.6万亩),累计增收玉米935.8万kg,按平均市场价每千克2.2元计算,实现增收产值2058.8万元,对增进全县粮食安全生产、农民增产增收、缓解粮食供应紧张、平抑市场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3.3 项目区玉米栽培技术水平提高
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比较,栽培技术优势明显,由于有物资配套,产量也较高,通过培训,农民素质大大提高,为下一步玉米高产创建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推广建议
4.1 提高认识,加大扶持力度
通过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让农户认识到科技措施对粮食增产的重要性。项目区资金到位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在百亩核心区和千亩展示片物资的投入。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对高产创建区进行重点物化补助,应当投入必要的农药、化肥补助及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和专业化服务补助、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补助。
4.2 明确责任,任务到人
1)召开会议。由县、乡镇、村、社干部组成领导小组,召开玉米高产创建动员大会,向与会人员讲清讲透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及工作要求,动员全县各有关人员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县、乡镇农技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对全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专人指导、技术培训、跟踪管理,对农用物资的投入进行监管。
3)在项目各村委会召开种植能手培训会,让他们了解创建活动的意义,掌握高产栽培的技术要领,成为创建活动的宣讲员。
4.3 加大培训力度,服务到位
1)在大面积种植关键时期,抽派县、乡农技人员到实施项目的村社组织召开现场会,当场向群众讲解、演示种植技术等,并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2)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下派技术人员,充分调查了解玉米生长发育情况,手把手培训农民群众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4 引进高产优质品种作为示范
示范区的品种应轮流更换优质、高抗、高产品种,为玉米高产打好基础。
4.5 加大示范面积,建立样板区
在目前推广示范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示范面积,带动全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推进。
4.6 争取领导和群众的支持
成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工作组,切实把创建活动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
1)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牧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副组长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创建活动进行全面协调组织和督促检查。
2)成立由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项目各乡镇农技站站长为组员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县项目措施的培训落实和检查跟踪指导服务工作。
3)项目各乡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主管农业副乡(镇)长为副组长,农技站工作人员和项目村委会主任为组员的创建活动工作小组,负责落实该乡镇的创建活动任务落实及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等情况。
4)下派县乡农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以新品种推广、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引导。
5 结语
维西县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使全县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项目区脱贫致富步伐,缓解了项目区农户由于经济困难而砍伐森林的压力,从而有效保护了“三江并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同时提高了项目区农户科学种田的水平,对普及科技文化,增加粮食产量,平抑粮食市场价格,缓解粮食供应紧张局面将起到积极作用。持续地开展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将不断提高维西县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持续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