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拥有梦想 追求永无止境
2015-08-15吕文祯
□吕文祯
从一名连队的普通职工到兵团劳模,王金焕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人生之路。她勤劳致富、扶贫帮困、勇于追求的典型事迹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近日,笔者采访了她,走进了她追梦的人生。
1967年2月,王金焕出生在四师六十四团十一连,她是地道的军垦第二代。1983年,初中毕业后,她去清水河学习裁缝,3个月后开始上机,每个月挣的钱除了留够自己的生活费,都补贴家用。两年后,她又在清水河学了烹饪,并在一家餐厅打工,半年后,聪明好学的她成了店里最年轻的掌勺厨师。
1987年,王金焕与十一连的复转军人翟会杰结婚,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几样简单的家具,是她最初的小家。第二年,她和丈夫用勤劳的双手盖起了3间土块房,有了自己的新家。
1989年春天,王金焕和丈夫在连队承包了40亩地,又筹集了4千多元钱,买了1头牛、10头猪仔、70只鸡和50根椽子,在房前屋后架起院墙,盖起简易的牛圈、猪圈和鸡圈。她和丈夫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家喂牛、喂猪、喂鸡,当年就挣了4千块钱,王金焕从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她在心里暗暗发誓,别人种40亩地,我要种50亩、60亩……不管以前咋样,今后再苦再累,一定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从1990年到1992年,王金焕承包的土地从50亩迅速增加到100亩。有了部分积蓄后,她又筹集3万元钱,购买了一台55农用拖拉机。丈夫天天出车,她则每天早上6点就下地,午饭都是馍馍和凉水,在地里对付着吃,有时干到下午,手抓不住锄头,人都是恍惚的,她就蹲在地头鼓励自己:坚持,一定要坚持!今天的计划完不成绝不下班!等月亮露头时,她才骑着车回家,接女儿、做饭、喂牛、喂鸡。睡觉前再把家里收拾利落,这已是她多年的生活习惯。
在王金焕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从1993年到1999年,她家里先后购进两台55农用机车、吸气式播种机、打药机、秸秆粉粹机等农机设备。2009年,她家又购进2台大马力农用车,这前前后后投入了近100万元,王金焕当初的梦想在一步步实现。
1999年的春季,王金焕组织连队的7个好姐妹成立了一支巾帼服务队,她联系活、安排劳力,带着姐妹们为连队的职工群众排忧解难,谁家缺劳力她和服务队准到,可她个人从不图任何回报。服务队从最初的7个人扩大到后来的70多人,服务对象也从本连队扩大到周边连队。
2001年春季,王金焕被推选为十一连的女工主任,每年农闲时间,她自编、自导不同类型的节目,组织连队的文艺骨干与其他连队开展文艺大联欢活动。冬季在连队开展文艺演出、长跑、棋类比赛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自团场开办迎新春文艺晚会以来,她从人员到节目质量都精挑细选,自己出钱买碟子、刻碟子,无偿提供排练场地,十一连每年的节目都能拿奖。
富裕后的王金焕一直都在想,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别人帮助了她,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去帮助别人,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都过上好日子!2012年开春,十一连的维吾尔族职工阿克台因资金困难,眼看要错过播种的最佳墒情,他着急地找到王金焕。王金焕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开车去团部银行取了1.5万元现金送到他的手上,然后又为他垫付了种子、薄膜的钱,田管期间,还做他的农业技术指导。年底,阿克台拿到了近3万元的兑现款,他说:“王金焕,谢谢你!今年多亏了你帮忙,明年我还要好好干,尽早脱贫致富。”
不仅仅是阿克台,在连队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职工,只要他们有困难找到王金焕,她都会尽力帮助他们,有的职工向她借钱,一欠就是几年,有的一欠就是10年,她总是对他们说,大家乡里乡亲的,不急,慢慢还,实在是还不上就算了。
在连队种地、搞农机经营,王金焕干得有声有色,但她不满足只在连队发展,又梦想如何拓宽自己致富的路子,搞多种经营。
2012年秋季,王金焕在团部可克达拉农贸市场内投资200万元,开办了“万隆蜀香”餐厅,因为她的餐厅价格公道、环境优雅、服务热情,2013年就为她带来50万元的纯收入。在餐厅步入正轨后,她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做更大的事。2013年1月,在团场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下,她在十一连7号、8号、9号等7个条田栽种了3万多棵白杨树;当年10月,她又在霍尔果斯口岸投资20万元承包了一家涉外宾馆,2014年春季将其转租,每年有2.5万元的租金收入。
采访中,王金焕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团场职工,做的也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兵团、四师和团场却给了她很多的荣誉。2005年,她被评为兵团劳动模范,2007年被评为四师“三八”红旗手,2008年,被评为四师先进女工主任。多次荣获团场“三八”红旗手、自营经济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一直鞭策着她,在多元增收的路上快步前行,她坚信,只要心中拥有梦想,追求就会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