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好时机 拼出好日子——五师八十九团职工多元增收侧记
2015-08-15冉双国
□ 冉双国
1月26日,笔者来到五师八十九团“新闰养兔专业合作社”,社长王保东和几名社员正在与餐馆老板商谈出售肉兔的事。
如何让职工群众走上多元增收的致富路,是八十九团党委一直以来着力解决的头等大事。近年来,该团以“三化”建设为契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职工群众搭建多元增收致富平台。2014年,全团职工群众凭借新型经营主体、连队功能转型、劳务输出、工厂务工、自主创业等渠道,全团增收达1.25亿元。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职工多元增收
长期以来,棉花是八十九团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该团党委认真贯彻《兵团关于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意见》,立足实际,谋化增收策略,按照“稳棉、兴牧、强果”发展思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职工群众种植玉米、甜菜、承包设施大棚,使农业从单一的棉花种植转变为多种经营,实现了团场增效、职工增收。
2014年,该团十二连职工李良伟牵头成立的世纪星棉花产业联社,接转九连少数民族职工葡萄地320亩,使这些少数民族职工带地入社,在拿到每亩1500元补贴后,可留在该社创业增收或到工厂去务工,年均收入明显高于往年。同时,世纪星棉花产业联社购置籽棉大膜机20台,运膜车12辆,不仅在本团进行农机作业服务,还外延到八十一团、八十三团、九十一团以及精河县,一个秋季在棉花采收期间共打膜和运输模块3700个,收入达532.8万元,让78名职工尝到了在产业联社增收的甜头。
该团加大畜牧业发展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兴边富民”等项目资金兴建年出栏3万头(只)牲畜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出台“六轮”驱动强牧惠牧政策;通过党支部牵头、能人牵头的办法,注册成立7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草畜结合、种养结合,实行土地有偿流转,采取职工带资入社、带地入社的形式,有效地推进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截至目前,该团进入合作社进行养殖的职工群众达140余人,存栏牲畜3.9万头(只),肉类总产达273.5万公斤。
2014年,该团170座节能日光温室大棚、70座拱棚、棚前119.3亩露地,共生产葡萄及瓜果类蔬菜12.37万公斤,完成总产值459万元,实现效益127万元。
做真做实补助措施 激发职工进厂增收
“家门口有工厂就是好,不掏路费,不掏饭钱,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九连维吾尔族职工亚尔买买提·吐尔逊高兴地说。
八十九团是五师双河市所在地,市区有五师规模最大的荆楚工业园,工业园区办主任冯新龙告诉笔者,目前,五师在荆楚工业园引进项目13个,投资金额达49.8亿元,开工率100%。其中,湖北平云工贸汽车有限公司、三峡普耀新型镀膜玻璃厂、五师昆烁矿业有限公司投产运营以来,经济效益良好。
为鼓励职工群众进厂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团场对土地被建设用地征收的职工,鼓励他们到工厂上班,同时,每人每年还补助9600元,对职工子女到工厂上班的,年出勤率在95%以上的,每人每年补助3600元。团场采取场内务工与场外务工、常年务工和季节性务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职工群众到企业务工。
2014年,该团到工厂上班的职工及职工子女达140余人,人均年收入3.39万元。据工业园区办主任冯新龙介绍,去年冬闲以来到工厂务工的职工群众达110多人。该团园艺一场职工姚向东高兴地说:“葡萄采收结束后,我就来到落地企业打工,现在每月6000元,到3月底葡萄地干活,正好5个月,收入挺好的。”园区企业一方面推动了团场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另一方面有效承载了团场的富余劳动力,促进了职工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依托建市机遇 搭建创业平台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团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健全,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连队职工群众逐渐搬到团部集中居住,很多职工群众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自主创业,谋求增收新途径。
八十九团党委依托双河市建市机遇,科学确定团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商贸、物流、餐饮、金融和农家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建成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商业街。目前,商业核心区新貌初见雏形,各类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市场活跃,酒店、宾馆、餐饮等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
截至目前,全团共有商铺612家,从业人员达1224人,2014年,商贸服务业为职工群众增加收入656万元。
八十九鸿翔商务宾馆总经理冉霞很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我从小小的摩托车修理部发展到摩托车经销商行,另外,我又抓住建市商机,投资400多万元,经过申报注册盖起一套540平米的私人宾馆,生意红火,能有今天的发展,与团党委搭建的致富平台是分不开的,现在商行和宾馆共解决待业人员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