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兵精神”伴我同行

2015-08-15牟雪薇

兵团工运 2015年1期
关键词:军垦老战士戈壁滩

□牟雪薇

早在中学时代,我便听过和胡杨有关的一句话,叫作“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

人们这样盛赞胡杨,歌颂它的美好品质,是因为它用自己的铮铮铁骨,以必胜的信念与困难抗争,从不屈服。

就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像胡杨一样的最可亲可敬的人,他们是那些为祖国的屯垦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战士们。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秉持着胡杨品质,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沧海桑田中,他们养育了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老兵精神”。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戍边建兵团,安家戈壁滩。”这首诗,是对老一辈军垦战士的真实写照。也有人说,兵团人“铸剑为犁、掘地为穴”,是戈壁滩里刨出来的。在60年前的新疆,20万解放军官兵历尽千辛万苦,毅然担当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神圣使命。现在,这些老战士的后世子女们,正沿着他们的足迹,为团场的开发建设默默奉献着。我便是其中的一员。

去年6月,我辞掉了在乌鲁木齐的工作,回到了生我养我的二十一团。当时,公司的同事和领导对我的抉择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断然辞掉高薪的工作,缺乏理智;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却要到条件落后的团场去工作,简直是不求上进。但是,倔犟的我还是回来了,回到了我的祖辈和父母辛勤耕耘过的地方。

有人说,兵团根本留不住人才。那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兵团,更不知何为“老兵精神”!一说起新疆和兵团,他们就会联系起戈壁荒漠,甚至联想起逐水草而栖的游牧民族!身为军垦的第三代,我对兵团有着特殊的感情。走进老军垦的世界,我也会展开联想:风沙弥漫中,红旗飘扬,战马嘶鸣,战士们一边剿匪平叛,一边开荒造田,刀耕火种。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阴暗潮湿的地窝子,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还有被磨得铮亮的砍土镘……在艰苦的岁月中,是战士们在亘古荒原之上,引来天山雪水,开垦出万顷良田。那些老战士们,曾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在枪林弹雨中经受生死考验,他们中有多少人倒下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英勇的战士一路西进,他们铸剑为犁,扎根于西北边疆,为祖国的安定奉献着青春。在几代军垦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二十一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团部高楼林立,像一座年轻的城市。正是有了“老兵精神”的传承,才有了团场的明媚春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地来之不易!

作为军垦的第三代,我应当在“老兵精神”的感召下,做一棵昂首挺立的胡杨,在工作中刻苦勤奋,知难而进,为二十一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兵”精神是抚育我人生的优质土壤。我是一粒种子,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不断成长。“老兵精神”闪耀的光辉,照亮着我人生的整个航程。□

猜你喜欢

军垦老战士戈壁滩
兵团记忆
老战士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戈壁滩
戈壁滩的树根
吕永海:用执着传承兵团精神
一腔热血慰英烈——记抗美援朝老战士郑尚元
闪光的“老战士”
莫让背景挤“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