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①

2015-08-15辽东学院赵盟

中国商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系标准目标

辽东学院 赵盟

当前,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而企业在应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来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2010年,我国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我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上述新出台的评价指引中并没有针对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企业规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而已有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都是以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研究十分欠缺,难以指导中小企业进行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本文将从内部控制评价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缺陷

1.1 评价目标不明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自身情况,对是否实现战略目标、财产安全、合法合规、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等整体或单个控制目标进行评价。

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还没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尚未把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来重点对待。由于自我控制和主动控制观念的匮乏,导致中小企业难以明确其内部控制评价目标,进而影响其合理确定具体评价工作的目标,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

1.2 评价主体不明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同时,现行的《审计准则》中要求由注册会计师来完成对企业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

事实上,企业内部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无法单靠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外部评价来进行,而应真正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的内部化,即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具体实施评价工作。然而,我国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是存在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的问题,难以真正完成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

1.3 评价标准不统一

现阶段,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尚未制定出统一的标准体系,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也尚未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规定出具体、详细、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导致各企业间标准不一,结果各异,难以形成可比性。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标准体系的缺失增加了其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上的选择难度,不利于中小企业内部评价的有效进行。

1.4 企业对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缺乏足够的认识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依靠经验管理的原始阶段,受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且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与方法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里,上到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及其评价对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是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既耗时耗力又难以在短期内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流于形式。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2.1“自律为主”原则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应加快建立以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自行调整为重点的业务活动自律系统,既要遵循现有的法律法规,更要意识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兼顾“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原则,以期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总目标的实现。

2.2 可行性原则

在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低的特点,设计的评价指标数量不易过多,操作过程不易过于复杂,要保证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被有效地理解和执行,进而将内部控制评价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2.3 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成本效益的原则,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范围、程序、方法和频率,不必过分强调评价的完整性,而应注重对主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的重点评价。

3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议

3.1 正确界定评价目标

中小企业应逐渐意识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除了能够满足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提供与披露的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就是通过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来考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否实现。应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具体界定内部控制评价目标,例如由外部监管部门进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应将其评价目标侧重于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对于企业内部针对自身进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其目标则应侧重于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3.2 合理确定评价主体

当前,内部控制评价已进入内外部多元评价主体时期,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既应该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的政府部门、注册会计师,也应该包括来自企业内部的内部审计部门、企业管理层、企业各个部门及其全体员工。内部控制评价应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战略活动以及其他各项活动进行全方位科学、合理的评价。

3.3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所采用的标准是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和前提条件,当前应尽快构建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一方面,通过以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考核标准,选取能够反映内部控制绩效目标的评价指标制定相应的结果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按照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项目分别设计一系列具体的过程评价标准。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标准,都应特别注意有关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一旦权重设定得不够合理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3.4 加强内部控制评价意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评价正是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评价—反馈—整改—再评价”的过程。通过上述过程不断查找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避免差错舞弊和预防管控风险,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不断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宣传力度,提升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实施,才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3.5 鼓励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评价过程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的实施也就必然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员工。因此,应树立全员参与的思想,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将全体员工都纳入其中,这样在提升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针对各业务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并对不同层面的内部控制程序进行更为有效的评价。

[1] 李忠余,王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14(2).

[2] 蔡俊杰,刘春志.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4(10).

[3] 魏德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4).

猜你喜欢

体系标准目标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