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足备课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15-08-15◆吕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材

◆吕 军

(甘肃省张掖中学)

课堂是中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和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对整个教学成绩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

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新课程备课是一个多层面而且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研究教材,精读教参,撰写教案是备课;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翻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国内外形势还是备课;研究教育理论,锻炼教学能力是备课;与同行交流、收获相关信息也是备课;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备课,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备课。可以这么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在为上好课做准备。

那么,如何备课呢?本文仅从活化教材、设计教学角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最大化地发挥教材的教学功能

第一,通观全局,把握教材。历史教师在学期前备课时,通读,读好教科书,就能够了解全书概貌,掌握全书的基本线索,熟悉整本书的内容体系,阶段特征。备课要从整体到部分,我们在备每一节课时,要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在这个教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教学设计要“瞻前顾后”,瞻前就是指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顾后就是要考虑学生已学知识、即将学习的和今后要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教师要从整个教学的过程来思考、设计每一课,争取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力图为学科教学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图景,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样才能高屋建瓴,胸有成竹,在以后的教学中,正确地处理每课的内容,备出来的课才有方向,才有灵魂。

第二,合理舍弃,突出重点。要学会研究不教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明确不教什么比只研究教什么还重要。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第三,活化教材,重组教材。

①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预设,并努力使其更具有挑战性和感染力。

②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当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前,它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操作化、活动化。从而,更符合学生心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将教材内容延展化,尊重教材而不惟教材。我们要发挥教科书作为教材之母港的作用,以教科书为依据进一步开发教材资源。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裁剪、组合、改造,创新、重组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充分的材料。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向其他学科、向生活拓展延伸,突破传统教学的有限空间。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在新课程中,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成了精彩的教材,目前的新教材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式的引导上,都非常重视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教师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进行拓展延伸,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第一,特别重视运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具体”的原则实施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题能力,重视阶段特征的概括和史论映证,这样学生容易纲目明确,形成清晰的脉络,容易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二,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重组教材内容,使整个教学内容的实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巧设环节,围绕主线,辐射联系,娓娓道来,款款推进,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顺其自然,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水平,使学生感觉到“就是这样”,很自然,很亲切,而不是很生硬,很勉强。这样学生学起来很轻松,有很大的认同感,信心和兴趣大增,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

第三,精心设计导学案,问题引领,学生活动,合作解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在处理内容、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不忘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思维方法、思考角度、联系比较、理论认识、逻辑组织等,把学法指导经常化、细微化。

第五,在上课技巧上多一些办法。多些语言磁性,提高课堂吸引力,引人入胜,不知疲倦。多些热情和激情,提高课堂感染力,教学相长,情景交融。多些幽默诙谐,使课堂活起来,使教学轻松愉快。多些肯定和鼓励,不断激励和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多种方法交叉并用,使课堂多变新颖,充满生命力。教无定法,不被教案束缚,灵活处理。

总之,新教材,新观念,新方法。新的备课观,新的课堂观,与时俱进,创新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