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
2015-08-15李明娟
◆李明娟
(山东省沂南县界湖中心小学)
一、引言
在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水平。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它是一种被动教学,其收效甚微。在教学中通过抓住小学生“好奇”这一特性,同时展开积极引导并设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升到另一个高度,学生乐于求知,在学习中不断创造奇迹,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就会不断奋发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从呆板转向活泼,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性因素。
二、数学教材难度降低,实用性增强
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从整体上逐渐地降低了难度,尤其是在概率和统计内容上的难度作了较大的调整,新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传统的数学教材相对枯燥一些,且文字性较强,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而现在的数学教材图画性强且接近孩子们的生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不注重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只让学生死记硬套,学生学习起来显得困难重重。如何将数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已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中急需完善的问题之一,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并系统地整理数学知识,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智力因素,让学生能借助方法,很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们明白数学不光是“买菜算价钱”用,而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单元,就增加了一个“打出租车要花多少钱”的生活问题,如“3 公里起步价是7 块钱,超过3 公里部分每公里1.5 元”,像这样的生活例题,就要实际运用到小数的乘法计算中。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其整个心理活动都会处于一种非常主动的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便会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并真正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及基本规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激活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兴趣的根本。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众多措施中,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组比赛活动、看动画故事以及动手操作等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在课堂上我通过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掌握。例如,在人教版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通过提供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瓶,可让学生亲自体会并感悟,同时并让学生将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让学生观察展开后是什么样的形状。多数学生在剪时会凭借自己的第一直觉,沿着线进行剪,这时会发现自己剪完后展开是个长方形;部分学生不会直线剪,而是会从斜线出发,展开后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从这些行为中多数学生会认识到圆柱体与长方形及四边形的关系,进而更容易地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及侧面积的计算。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且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道数学题考查的不单单是答案,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学生只要学会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解决很多不同类型的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方法时,应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以及抽象能力等方面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总而言之,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发展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学生想学、乐学为出发点进行施教,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打造数学兴趣教学,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积极研究的新课题。
[1]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2013,(04):207.
[3]陈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14,(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