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2015-08-15杨小洁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教学效果情感

◆杨小洁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艺术幼儿园)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一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记忆力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身动”更要“心动”

音乐活动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景交融、享受音乐乐趣、表达个人情感的最佳方式。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也把音乐活动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听到音乐教师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现今的教学评价也如此,课堂上假如没有学生动的环节则可能被视为缺乏创新、教学方法落后,这样的课即使构思再精妙,也不能被评为优质课。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把整节课的“动”设计成几个版块,学生的“动”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在教室里任意走动,互相打闹,教学秩序严重失控,还美其名曰是“个性的张扬”;有些学生的身体虽然在“动”,但是仔细观察他们的“动”是无意识、机械性的“动”,他们的眼神没有进入音乐情境的兴奋而是一片涣散和茫然;整个教学过程轰轰烈烈,如同色彩鲜艳的大拼盘,让人看到的是音乐课的“闹”和“杂”,仔细回味,竟然看不到这节课的重心放在什么地方,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

音乐活动是最生动活泼、最富有生命力的创造性活动。但是新课标同时也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该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该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在首要的位置。也就是说音乐课既要注重对音乐的感悟理解,也要注重对音乐活动的参与。这里的参与是指学生全方位、全身心的参与,既要有身体四肢——“身动”的参与,又要有心灵思维——“心动”的参与。以上这些课堂现象教师过于强调了学生“身动”的参与,追求的是一种浮于表面的喧哗热闹,却忽视了“心动”的参与,学生没有真正地与音乐产生共鸣和交融,因而这样的课堂教学摒弃了音乐的实质美,而成了一种为“动”而“动”的形而上学,真正的教学效果反而没有达到。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只有当学生“心动”“身动”的全方位参与,将音乐活动和感悟音乐融为一体,亲自主动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因此,“身动”更要“心动”!

二、自由畅想,在想象中学习

贝多芬说过:“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将学生紧紧地束缚在音符上,而是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作品不是单纯地表现音程、音阶,而是唱出音乐的内在含义,表现并发挥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四川民歌《太阳》的欣赏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想象,在心中先描绘出一幅太阳的图画,然后再把它写成一段文字,或者画成一幅图画,喜欢乐器的同学也可以依据想象,把自己心目中的“太阳”用简单的旋律表达出来,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各显神通。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将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如何,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将情感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并引起学生的共鸣,是音乐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学过程中音乐语言的情感化。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裁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音乐的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它们是作曲家们编织“音响网”最基本的素材,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呈示音乐作品的内容,并完成音乐语言的传递功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艺术交际。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语言的传递是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的引导实现的,教师带着备课时对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所获得的情感去范唱、范奏,会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深刻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只有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使他们进入角色,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同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其次,是课堂语言的情感化。课堂语言与音乐语言是不一样的概念。人类的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构成词汇——事物的符合号,而又由词汇和语法逻辑构成一种符号系统,以此来传递思想。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语言去组织、指导教学,通过语言的表述把音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和感人是十分重要的,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情感教学还应包括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对教学内容和具体作品的情感投入,而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同样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一周内仅有一课时的课堂交往时间。怎样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活动这个客体达到情感交流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在“爱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至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①带着微笑走向课堂,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②课堂提问经常而随便,这样会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心理。当学生唱错音、词或答不出问题时,要做到耐心指出或给予帮助鼓励;③用热情关注的目光注视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咳嗽、嗓子哑了,下课时不要不闻不问,一定要及时寻问,给点药或告诫学生要变声了,别大声说话,别再吃刺激的东西;④充分利用上课前的10 分钟和课后10 分钟的时间,了解、掌握学生在社会上、家庭中接触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倾向。教师以平等的身分对学生体贴、关心的情感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情感。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一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记忆力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教学效果情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情感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