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地理课堂
2015-08-15刘朋生
◆刘朋生
(秦皇岛市卢龙县陈官屯乡中学)
实践证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知识的学习又为生活服务,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服务。所以,现代地理教学应该充分联系生活。
一、把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现象
七年级的世界地理部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总有些遥不可及的陌生感。教师可多动脑筋,把一些问题融入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情景对话是具有生活趣味的一项活动,巧妙地引入,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国”一文中,提到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及种族问题。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成几组,各代表不同肤色的人种,相互介绍自己怎样来到美国的,为什么要来,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对美国社会有何认识感触,等等。学生们有的扮成非洲移民,有的扮作海外华人;有的用洋腔洋调的汉语介绍,有的用尚不熟练的英语叙述,可谓精彩纷呈。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他们为国争光的情感,与地理课标中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二、让地理课堂学习贴近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要经常把学生已经熟知的东西联系的课堂上,让学生尽情的发言表现,这会让他们觉得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要让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生活中学习地理的习惯尤为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地图是内容丰富的直观教具。地理知识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把地图和现实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述黄土高原时,除了说明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及土层深厚外,又讲到黄土的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住宅时,让学生结合窑洞的插图,明确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适合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而且对窑洞能作为住宅,也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样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20 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加速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着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对自身经济发展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因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中国的青少年和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高,他们现在和未来都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对青少年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传播地理科学知识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为中心任务的地理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具备担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路,正作为一种划时代的观念,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和人类的认识发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争取更多的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联系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愿望。
四、地理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潜在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成分。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学习、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所关心的关于生活和社会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使他们觉得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
学习地质构造的判定,是教学中的难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实地观察,领悟。地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面对地震应当如何自我保护,在地震预报上世界发展况状如何,怎样减轻地震灾害,用这些关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可激发学生为学好地理知识,将来从事地震预报研究、为人类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美好情感。学习天体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夜晚观察星空,并在特殊天象发生时及时组织学生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或小论文,为此学生都会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
五、生活中的现象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很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时与书本知识不相符。比如,地理教材中把旅游业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而现在的学生们由于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在假期里也经常举家外出旅游,见识也广了。联系实际,旅游业为地区经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但同时也引发了他们的一些困惑,于是对课本知识提出了异议:景区的餐饮业繁荣了,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水多了;景区的私家车不够停了,二氧化碳排放也多了;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路边的塑料瓶、方便袋、废电池多了,对绿化、水质的破坏也加重了。甚至有个别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唯利是图,把原生态纯天然的风景,擅自改建为度假村、旅馆、饭店、棋牌室等,这不是旅游业对环境带来的另一种污染吗?甚至是不可弥补的毁灭!这正是学生把生活和地理联系起来思考的结果。学生敢于对地理理论提出质疑,不正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吗。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处处有生活;体验到地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主动去学习探究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善用地理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审视身边的事物,增强驾驭生活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鲜活性和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