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表现、合作
2015-08-15◆唐慧
◆唐 慧
(淄博师专附属中学)
怎样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小组合作学习便是有效地途径之一。合作学习在团体合作中,寻找自己的有利价值。参与小组的课堂活动以及讨论,能够增强优秀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日后的社会交往等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最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和自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同时,也在全班同学中形成正当竞争合作。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合作小组的组成方法
在组成小组时,人数的设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通常为8 人一组,但是,美术课堂上教学时间很短不能给很充分的时间讨论研究,小组讨论中8 人轮流发言所占用的时间就显得很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合作与竞争,必须团结协作才能与其他小组竞争,要统一小组意见,8 人难度也较大。而且,这8 个人中还有被忽视或者是不参与的同学。因此,我将学生就近按4 人为一组从新分组,小组合作中个人的发言时间、受关注程度、统一意见的合作效率与意识立刻得到提升。
由此,我得出结论,针对像美术课这样教学时间短、实践时间长的学科,采用4 人小组学习法更恰当。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1.以活动导入新课。在美术新授课程中,很容易出现自由、散漫的现象,合作学习一旦在这种气氛中应用,必定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加入一些能够全员参与的活动,避免出现自由、散漫的现象。
在六年级的实用与美术的结合这一单元中,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学生非常了解,想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必定费一些脑子。在这节课中我插入了一个游戏——“心有灵犀”。以一个游戏的名义,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及活跃了气氛,也以灵活的方法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这个环节当中进行小组合作,必须通过肢体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在美术课中涉及到许多的活动内容,像在《色彩的魅力》中,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都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三原色、间色、对比色以及同类色。我在这一节课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环节。在课前准备好试验用的试管、烧杯、稀释好的红、黄、蓝等颜色。教师利用颜料示范间色的调配,然后学生探索红黄蓝色,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得出什么颜色以及三种颜色等比例混合,有什么结论。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模式,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而在视觉传达设计欣赏中,图像设计是要求学生自主分析,教师以提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先出示一张图像设计图片,“在这些图片当中有共同点,你能找出来吗”?观察能力较强同学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余同学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最后,教师总结答案。
请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个导向,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培养自我创作意识。在初中有制作面具一节,制作面具的步骤课本当中有图解,但是具体使用的材料以及工具没有详解,这就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手头上现有工具进行制作,在制作中思考所用的材料、工具。制作完成得出结论。教师出示大量资料供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题材。
4.小组在合作中点评作业。学生在发挥自己的创作意识中,希望得到具体的评价,也就是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我在点评作业的环节中也插入了小组合作。在制作海报一节中,学生创作艺术节的海报。在制作完成后,所有的学生作品统一张贴在黑板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评出最佳绘画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并说明理由,形成师评、互评、自评的综合评价模式。在此环节中,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对同学作品的点评讨论中。
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更是一个掌控者与引导者。
1.参与学生讨论与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教师是学习中的一员,为了使教学任务开展得顺利,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有必要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分担一定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教师及时给予点拨,使他们能顺利与其他同学交流,参与学习。
3.协调作用。在小组的讨论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协调好课堂的纪律与气氛以及组内成员的关系,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在遇到不同意见与观点时,同学们之间的辩论怎样达到一个度,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协调。
4.及时总结评价。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在小组合作中已经落伍了。在合作学习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成为教学模式的一种趋势。在评价中,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起的是导向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经历探索、质疑、交流、解惑,从而提高课堂效率。